□记者 徐敏
7月16日,由上海宝冶承建的江苏苏州恒力环企六期项目——两栋62层、268米的超高层科研办公楼结构成功封顶,与周边建筑组团形成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苏州湾天际线。
当天,记者来到彩旗飘扬的项目现场,在与参加封顶仪式的嘉宾以及百余名建筑施工人员共同见证这一激动人心的阶段性成果的同时,也近距离地了解了更多建设中的幕后故事。
吊钩上的小秘密
在礼炮声中,嘉宾们移步到施工现场,手持铁锹,共同将项目的最后一方混凝土铲入料斗中。之后,随着这方混凝土缓缓吊升至楼顶完成浇筑,该项目两栋超高层塔楼实现封顶。
伴随着众人的目光,吊起最后一方混凝土的吊具成为封顶仪式上的聚焦点。记者发现,常规的吊钩上还贴附着一张醒目的绿色小卡,上面标注着“钢丝绳检测标识”字样。一旁的项目安全总监赵炳强介绍,钢丝绳是施工作业常用的装卸设备,其安全性非常重要。为此,项目部根据钢丝绳的磨损程度专门设置了绿、黄、红三色的磁吸色卡,分别代表绝对安全、相对安全和绝对不安全,利用磁吸特性可以方便地吸附在吊钩上,以此提醒操作人员及时更换问题钢丝绳,保证施工安全。
同时,宝冶项目团队对钢丝绳的好搭档——吊具索具也做好了重大危险源的各级管控措施。赵炳强介绍,就在刚刚起吊的最后一方混凝土的料斗上方衔接的索具套环中,也有一个小小的安全装置——鸡心环。“加装了鸡心环的套环具有更高的硬度和耐磨损能力,钢丝绳的寿命至少可以延长两个月,也能更好地满足建筑材料的吊装和运输需求。”此外,项目部也为吊具索具专门配置了黄色的“安全验收卡”,贴附在各个关键部位,以此守住“安全阀”。
特殊的工地教室
在两幢高耸新楼之间的工地上,一处名为“安全反省教育室”的集装箱临时用房颇为显眼。这个现场施工人员不情愿来的特殊教室,却吸引着众多业内人士前来参观学习、争相“打卡”。原来,存在违章作业行为的建筑工人会被带到这间“安全反省教育室”,进行“六个一”再教育,即走一遍安全隐患体验区、做一次安全规章再教育、打一个亲人报平安电话、看一次安全警示宣传片、答一次安全专业考试题、读一遍我要安全宣誓词。
教室中分别设置了风险告示区、视频教育区、反省宣誓区、安全答题区,对培训人员进行深入浅出的安全教育,包括接受事故案例警示教育、重温岗位责任、开展安全反思、宣读杜绝违章安全保证等,促使建筑工人自觉牢固树立“违章即是事故”的理念。在反省签到处,20多位工友的签名也记录下他们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
给力的智造“神器”
封顶仪式上,上海宝冶南京分公司总经理高延峰在致辞中介绍,项目自2021年12月正式开工以来,宝冶项目团队克服了疫情、极端天气等不力条件,重点解决了超深超厚大体积底板浇筑、超高层爬模爬架协调施工、超高层塔吊长短附墙安装、超高层塔楼核心筒-钢结构-外框架立面有序穿插施工等难题,争质量、保安全、抢进度,历时31月达成两栋塔楼封顶节点。
其中,一大批智造“神器”的应用,是该项目顺利封顶的关键所在。
“面对工期紧迫、施工难度大的双重挑战,我们创新性地引入了造楼机技术,这一集成平台实现了成品钢筋的提前放置和布料机的同步爬升,大幅节省了工期。同时,造楼机的内外一体化设计也显著提升了拆模合模的速度,进一步提升了项目的施工效率与质量,为项目的安全和高效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项目总工程师张家和表示。
除了造楼机,项目建设中还积极引入智能施工机器人技术。其中,采用测量机器人进行智能测量工作;采用激光地面整平机器人、抹平机器人、抹光机器人,分别应用在混凝土初平、抹平和抹光收面环节,精确控制结构表面平整度、水平度;采用喷涂机器人用于墙面腻子涂料喷涂,提高施工质量和功效,降低成本。
此外,建设过程中,宝冶项目团队还利用“技术、安全、 施工”三结合的方式,采用“BIM+智慧工地平台、项目管控平台”多模块组合,构建了集设计、智能、安全、绿色、高效的施工管理平台;并在施工过程中实现了BIM技术在设计与施工阶段的无缝衔接,管理过程实现了施工现场动态监控、智能感知、分级预警以及可视化管控,强化了质量安全监管,全面提升管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