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方佩岚
(上接第1版)特别聚焦于国际市场的开拓与合作。会议期间,与会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就“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国际工程承包、国际市场风险管理以及中国建筑企业如何更好地融入全球建筑市场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的报告和研讨,助力企业在“走出去”的基础上,实现“走得好、走得远、走得稳”,在国际市场中培育建筑领域的新动能,加速形成具有行业特点的新质生产力,为实现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建筑业协会新闻发言人、副会长景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副处长马欣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实施指导监督处高致,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王远鸿,中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协会执行副会长、秘书长孙丽杰,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副会长张凤玲,印度尼西亚共和国驻上海总领事馆经济部领事FARAMELA AZANIA凤美岚,以及驻外前任大使、科技参事、参赞、国外专家,各地市相关行业协会同仁、行业专家及相关企业代表近300人参加会议。
景万在讲话中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建筑业的必由之路,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链水平,实现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他强调了创新驱动对于行业的重要地位,提出要加快建筑业与新技术的深度融合,推动智能建造、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等新型建造方式的发展。同时要深化国际合作,拓展海外新机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马欣伯表示,住房和建设领域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点领域,建筑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钢木建筑采取装配式建造方式,符合建筑业发展方向。他从把握“双碳”机遇、完善配套技术、利用科技赋能、开拓国际市场等4个方面为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思路,并期待各相关单位能够通过本次会议促进国际项目合作,共同推动钢木建筑行业的创新与发展。
主旨演讲部分邀请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王远鸿作《当前经济形势分析展望及三中全会解读》的主旨演讲,中国驻冈比亚共和国前任大使马建春作《“一带一路”与中国海外利益保护》的主旨演讲。他们分别从国家政策及现状出发,结合诸多实际案例,为参会人员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当前我国经济形势、中国企业国际合作形势和未来发展趋势。
专题报告部分邀请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协会科技外交专家委员会中俄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驻俄罗斯使馆原科技公参郑世民作《俄罗斯建筑科技政策与中俄科技创新合作》报告,前驻白俄罗斯使馆、圣彼得堡总领馆科技领事、驻乌克兰使馆科技参赞李谦如作《从俄乌冲突看我国际市场的变化》报告,哈尔滨工程大学航天与建筑工程学院穆罕默德·阿比德博士作《中巴经济走廊: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转型的巴基斯坦建筑业》报告。专家学者们聚焦中外合作、国际市场变化以及“一带一路”倡议下的转型发展,为行业科技转型和“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宝贵建议。
海外建设案例分享环节由中国电建、中国国检集团相关负责人围绕《海外工程项目经验》《CBAM对我国建材产业低碳发展的影响与应对策略》作案例分享,为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工程建设和绿色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策略,有助于企业更好地把握国际市场动态,推动企业在全球低碳转型中的角色和影响力。
会间颁发了“2023年度建筑业AAA级信用企业(钢木企业)证书”和“国际科技合作百强机构证书”。
2日上午,举办了“未来建筑产品技术创新论坛”,旨在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邀请中冶钢构、天津新宇、东方诚、上海宝冶、山东明锐等相关单位负责人结合建筑行业智能化、工业化的发展路径和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前景及最新研究进展做了精彩分享,为促进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思路。会上还举行了“行业专著《全国钢木建筑行业优秀工法精选》发布仪式”和“中国建筑业协会团体标准主编、参编牌证颁发仪式”。
同期举办的“2024亚洲金属建筑设计与产业博览会”为期三天,涵盖钢木结构、保温材料、建筑表皮、金属屋面、绿色工厂五大板块,现场举办30余场高峰论坛和会议,汇聚600余家参展单位,展出面积达3.5万平方米,5万余名业内人士和1000余名海外观众,超20万人线上观看直播。博览会围绕新常态、新领域,以高起点、高水平建设引领国际金属建筑产业高质量发展方向,为推动绿色低碳环保建筑及建筑工业化产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共享国家发展战略新机遇。
本次大会的成功举办,为钢木建筑行业搭建了国际化的交流合作平台,为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会代表普遍认为,通过本次大会,进一步明确了行业发展的方向,增强了国际合作的信心,为推动钢木建筑行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