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说历史使人明智,也就是历史能告诉我们种种不可能,给每个人在时空坐标中点出那让人清醒又令人沮丧的一点。历史告诉我们种种定位,又告诉我们任何定位都不是先天的,都是选择的结量。
——余秋雨《文化苦旅》自序
独自支撑独自化解,命运之神垂青造价
我是最不信命的人。还在黄冈读书时,我们团委干部临近毕业有两种择业选择:要么毕业留校,要么保送华科大或华农继续深造后留校任教。我压根不愿留校,因为我是管理专业毕业,我心仪的是学工处而不是留在总务处,总务处是管造房子的。但当时的副校长(兼总务处处长)因为我给他写了一篇关于学习孔繁森的讲话稿,并在市里拿了奖,一定让我留在总务处办公室。
倔强的我不服从学校安排,选择被派遣到地级市一家国企上班。心想我可以凭借一手好字一手好文章,加上团委干部身份,总该安排在厂办吧,没想到进的还是基建办,这次不是造房子,而是管维修改造房子。说是基建办,其实就三个人,主任一人一间办公室;隔壁的办公室有三个位子,最后面的是同济毕业的王工,五十多岁,每天都在蜡纸上刻图,刻出的楼梯比现在的CAD还要工整;中间的大姐,四十多岁,桌上的两本概预算定额书早翻破了。空的第一张桌子算是给我留的,因为不懂基建,我就帮大姐打下手,把她做好的预算书用复写纸手工复印成三份,空时也与王工学些制图技术。这样封闭悠闲的生活状态维持了一年多,但我总觉得这不是我要的人生。工作期间,很多同学来信说在广东、江浙那边“混”得很好,我也决心出去闯一闯。
办完了“停薪留职”,我来到了杭州这个陌生的城市,那是1999年秋天的傍晚,下着小雨,我在武林门汽车站坐上11路双层公交车,再在艮山门车站转312路双节的公交电车,摇晃了不知多少站,经过了很多稻田,最后到了轴承厂站。我姐姐在附近的服装厂做车工,于是白天我看报纸逛人才市场找工作,晚上住在华丰村的农民出租平房里。
就这样过了近二个月,工作还是遥遥无期,要么简历石沉大海,要么面试后再没有下文,要么就是各式各样的市场营销,没有我想要的人事管理或者新闻类,其间还有一家报社,但不是记者的工作。冬天就要到了,身上的钱也快花光了,我在西湖边躺了整整一天,心中不禁自问:难道美丽的西子湖仅是一个传说,我终究还是要回归东湖?
就在这时,偶遇了一个中学同学,他在建筑工地做小包工头,提出借钱给我,我婉拒了。他告诉我说:“住工地只要办理暂住证不要钱。”那时没有专门的民工宿舍,农民工住在造好的房子的地下室或者其他楼层里;吃饭用铝饭盒蒸饭也不要钱,打菜每顿只要2元左右。于是,我就搬到工地去住了,工作依然没有着落。
一天晚上我问同学,你在工地主要做什么,他说批腻子,很简单的,大工35元/天,做了三天可以预支生活费。“我是工头,如果你不嫌弃的话,帮我打下手,记工干点杂活,给你30元/天。”我有点心动了。
命运之神再一次让我与建筑搭上了界。第三天我就加入了批腻子大军之中,白天用桶先把羧甲基纤维素泡好,然后按照比例把老粉(重质碳酸钙)、熟胶粉、白乳胶等用电钻搅拌成泥状,供工人们使用。空时也学着用钢泥刀批腻子、划线、修补阴阳角、打砂皮、记工,晚上统计工时、清点用料,工地结束后测量统计工程量。
临近春节,姐姐来看我,看到我的毛竹片铺就的临时地铺,浑身灰蒙蒙的,还有生了冻疮磨成了茧的双手,坚持让我和她一起回老家去。我坚决不回,并叮嘱她别让父母知道我现在的样子,就说我工作找好了,春节要加班,姐姐听了眼泪都流出来了。就这样,在杭州的第一个春节,是在格外寒冷、鹅毛大雪的工地里一个人度过的。
也许是骨子里对这行特别的能适应,第二年新开工的工地里,我渐渐能适应带班(相当于生产队长),整个工序及施工时间、人工投入能够很快地记住、熟悉,并能写出需配备的主材、辅材清单。然而,当看到那些新搬进装修好的办公室的人穿得干干净净,自己却灰头土脸,心中又久久不能平静,BP机响起父亲那头问我老家的工作要不要留,更是让我增加了一种难以言表的情绪。于是在《钱江晚报》“晚潮”专栏我写了一篇《希望》的短诗,后来还在“西湖之声”播出:翻开往日的笔记/逝去的豪情已渐渐远去;生存的渴求/让日子/不经意间/一遍又一遍重复今日辛苦的劳作。于是/手茧慢慢爬上来/遮住了不断上升又黯下的幻想……偶尔/拿起笨拙的笔/居然/写下的是那份执着。生活/你这只飘荡的小舟/能支撑多久;少年的梦想/还是否依稀可见……
冥冥之中让我彻底抛弃杂念,听任宿命安排。做工程造价应该是2001年。一位建筑老板的专职概预算人员因为老家有急事回去了,一个项目招投标急需编制施工图预算和施工方案,时间只有7天。还是装饰施工员的我经人介绍临危受命,凭借对浙江省94定额的一点熟悉和职业敏感,在没有电脑及计价软件,靠手工计量、手工套价、手工补材料价差的情况下,190多万的食堂土建装修项目投标书按时完成,最后居然还中标了,并且比次低标仅低1万多元,横道图也编排得很好。老板知道后马上嘉奖了我1万元,让我做他的专职预算员,我用这笔钱购买了台式电脑和神机妙算计价软件,从此走上了造价人生。
砥砺前行磨炼意志,丰富工程造价内涵
“凌霜竹箭傲雪梅,直与天地争春回”。我不断磨砺自己的意志。起初,我负责项目部的施工管理和预结算,后来工地的材料、人工也由我统计核实,最后工程资料因为缺人手也由我顶上,就这样逐渐成长为一名全能型选手。当工友在吃饭时,我还穿着靴子在泥泞中用经纬仪(那时没有全站仪)复测标线,清点项目完成情况;晚上,当项目班子一起打麻将消遣时光时,我还在灯下看书或者核对工程量、列出进度安排,甚至直到如今我都没学会打牌;当周末节假日大家在休息时,我坚持上电大土木工程本科班,做到不请假不早退,最后顺利通过毕业设计,成了本届男生中唯一的校级优秀毕业生……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深刻体会到,只有实践经验、岗位证书,没有执业证书依旧在这个行业吃不开。记得2011年,已经拥有工程师职称及土建、安装、市政、园林四个专业的造价员岗位证的我,却因为没有监理工程师或者造价师执业证不能进入开标现场,眼睁睁地看着别人把标书送进投标室。于是我发狠考证,最终通过了监理工程师、一二级造价工程师、一二级建造师、咨询工程师(投资)等执业资格考试,可以让自己在工程全领域发展。同时在实践中,我不断地总结经验、编写标准、发表专业论文,目前为止已参编全国及地方工程造价方面的标准六部、参编大学工程造价教材一部、出版工程造价案例集二部、在工程经济类科技期刊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近二十篇,另外还有多篇工程造价咨询成果、论文获奖。凭借专业上的成绩,2023年我获评了工程造价专业正高级工程师技术资格。我时常告诫自己:工程造价不仅仅是编制工程量清单招标控制价、结算和结算审核,更应是在工程领域的全寿命周期以投资控制为核心的全过程工程咨询,“工程造价+”才是努力的方向。造价工程师是工程项目的总经济师,工程造价必须也应该走出一条求变、求新和求发展之路。
不改初心使命,感恩造价人生
造价师应该拥有行业情怀。近年来,我积极参与建设工程造价纠纷调解和司法鉴定,主持并完成各级人民法院、仲裁机构、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委托的建设工程造价专业调解、司法鉴定三十多件,获得各级法院及主审法官、仲裁员、各方当事人的广泛好评;被聘为全国住房城乡建设领域“总队总”诉调对接调解员、中价协工程造价纠纷调解员、浙江省建设工程结算价款争议行政调解专家(2023年度优秀专家);注重对造价工程师继续教育和造价专业后备人才的培养工作。近三年先后为各大专院校、各企业机关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招标与采购、工程造价鉴定、工程计价等方面的培训四十多场次,被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杭州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授予“2021-2023年度产学研工作优秀企业导师”,被浙江省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授予“支持行业发展突出贡献个人”。
作为造价师应该拥有社会责任和初心使命。在工作之余,我加入爱心志愿行列,2020年疫情期间因表现突出,被共青团湖北省委驻浙工委评为2020在浙第三届十大“优秀青年”;作为小区志愿者,长期参与小区日常维护及疫情期间社会志愿服务工作,2022年“0419”拱墅区新冠疫情期间,我主动请缨协助完成全区核酸检测;多次积极参与植树、看望孤寡老人及爱心扶贫助学活动,多次参与“儿童平安护航计划”,被杭州同心博爱公益服务中心等各种组织多次予以表扬。
今年是我从事工程造价的第25个年头,人生旅程中走出了独自化解、独自支撑的青涩;走过了标榜自我、宣扬个性的锐气;走进了坦然面对、大彻大悟的成熟。感恩岁月的磨砺,让我选择了工程造价,并再一次站在工程造价的人生舞台,我期待与同行们一起分享,一起传承,一起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