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设计

解读探讨建筑师负责制推行过程中的难点

(上接第5版)

问:作为设计单位的排头兵,华东院有哪些探索与实践?

赵伟樑:建筑师负责制的课题研究源于华东院多年来开展的执行建筑师服务模式及原创全过程设计与技术管理经验的积累。最重要的一个成果是由我院联合上海市浦东新区建设工程审查事务中心、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住建部课题《建筑师负责制在全过程工程咨询模式中的把控要点及应对能力研究》。课题研究涵盖国内外建筑师负责制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结合国内外实践经验,形成了建筑师负责制实施的理论基础、阶段划分、实施内容、把控要点、能力建设、法规修订、取费标准和管理标准等全面系统的研究成果;同时,明确了政府相关部门在建筑师负责制中的职责和监督要点;还包括中国特色的五方责任制与建筑师负责制的关系等。另一个完成的重要成果是由我院联合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承担课题编制工作的上海市浦东新区建交委的课题《浦东新区深化建筑师负责制改革研究》。该课题被列入上海市2023年度的依法治市立项调研课题,重点研究与法律法规的冲突点。我们现在正在做上海市住建委的课题《上海市建筑师负责制试点项目实施评估标准研究》,预计2024年内结题。

除了上述课题研究,我们院还参与了政府相关政策文件的编制讨论工作。2022年年底,上海市出台《上海建筑师负责制扩大试点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扩大试点实施办法》),我院为该政策的顺利出台提供了技术支持;2023年8月,上海市印发《上海市建筑师负责制工作指引(试行)》(以下简称《工作指引》),我院全程参与该文件的起草和编制工作。在这些文件编制过程中,我们以住建部的课题研究为基础,提出意见或建议都被采纳。例如,在《扩大试点实施办法》里,我们建议将建筑师负责制的牵头人定义为“责任建筑师”;此外,我们还提出建筑师负责制一定要突出方案引领,重视原创的思想。我们认为,建筑师负责制一定是从原创方案开始的,如果设计理念都不是自己的,该如何去控制后期作品的品质呢?这些建议也预计在今年9月发布《上海市深化浦东新区建筑师负责制改革若干规定》的文件中得以体现。

在实践层面,以我多年前负责的中美信托金融大厦项目为例,它虽然没有被纳入建筑师负责制的试点名单中,采用的还是常规设计模式,但项目中实行的却是建筑师负责制,这也体现了我前面所说的,建筑师负责制不是一种设计模式,而是可以嵌入各种现行组织模式中去的一个生动案例。该项目从1993年开始设计到2021年竣工,出租率高达70%,对比同区域的其他项目,出租率非常高。这个案例的成功源于业主对于建筑师的高度信任,从设计到最终建成,我们对项目拥有较大的把控权。建筑师对项目无论是建筑选材、立面细节、纹样风格、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审核,还是标识的字体、位置,甚至小到门把手的设计等都一一把控,发挥专业的能力帮助业主管控整个项目,直至项目最终实现高品质成果。

问:您认为在建筑师负责制推行过程中我们还能做何努力?

赵伟樑:在建筑师负责制指导下的项目中,统筹、协调、组织和管理的职能,建筑师责无旁贷。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改变固有的乙方思维,要站在甲方立场上思考问题。即从乙方简单的利益导向、规避风险的避责思维转变到承担起责任的担责思维,成为甲方信任的代理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想借用中国建筑学会曹嘉明副理事长的一句话来总结:建筑师负责制是建筑设计行业的一次自我救赎。

另外,上海市64个试点项目实践,在政府监管到位的情况下,重要的是要让社会各方看到实践的成效,确实地看到推行建筑师负责制能够提高品质、缩减成本和缩短工期,从而实现责任主体单一,有益于试点项目的持续推进。一件事情,只有形成正向循环,才能发展得越来越好。

2024-08-12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26492.html 1 3 解读探讨建筑师负责制推行过程中的难点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