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时永庆)8月9日,由上海市浦东新区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科学技术协会和上海建工集团院士专家服务中心联合承办,上海面向典型建筑应用机器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超高层建筑智能建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工程建造专业委员会、上海市建筑学会工程建设专业委员会协办的上海市浦东新区第十五届学术年会分会场暨“加快建筑机器人研发·探索智能建造新模式”技术交流会召开。
上海市浦东新区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顾兵,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上海建工集团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陈晓明,上海市浦东新区科学技术协会创新服务部、学术部部长陈骏等领导出席。线上线下300余名科技工作人员参加。交流会由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朱毅敏主持。
顾兵在致辞中表示,今年举办的学术年会以“新质生产力推动浦东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立足上海科创中心核心承载区功能定位,坚持融入、服务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和重大战略任务,开展26场交流和研讨活动。聚焦于新质生产力的深度探索,旨在汇聚各方智慧和力量,共同探索科技创新的新方向、新路径,引领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发展,为浦东新区的社会经济进步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陈晓明在讲话中提到:“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化提升全面效益观、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一场关系集团长远发展的深刻变革。一方面是让更多的科技创新成果赋能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另外一方面是面向未来、超前准备打造更多的科技创新核爆点、撒手锏”。
交流会围绕“加快建筑机器人研发·探索智能建造新模式”的主题,邀请到五位报告人聚焦建筑机器人领域的科技创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共同探讨如何让机器人更好地为工程建设赋能、挖掘新质生产力。
上海蔚建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梁衍学在报告《数字化建造的主要逻辑和关键技术》中带来很多思考如“制造+建造”作为建筑行业的主战场,如何利用数字化进行产业升级;如何利用相关技术对建筑行业的哪些点进行数字化改造等。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信息总监余芳强介绍了上海建工集团数智赋能总体思路、数智赋能全生命周期场景实践案例。上海市机械施工集团有限公司第五工程公司设备研发工作室主任滕延锋在报告《地下连续墙钢筋笼智能焊接机器人研发与应用》中提出以自动化设备加工基本模块,使用人工进行模块组装为特点的新型加工工艺,分享了在上述工艺的基础上进行多种类型焊接机器人的研发及地下墙钢筋笼建造中心的应用。上海建工集团工程研究总院工程装备研究所所长吴联定以浦东国际机场四期南下项目为背景作交流分享,从研发目标的设定、装备系统的开发设计等方面作了介绍。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有限公司工程研究院新技术中心副主任张波围绕上海建工四建集团近年来在智能装备领域的探索和工作,介绍在智能装备领域的团队建设与研发机制,讲述近两年关于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装备的研发及应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