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建材与装饰

陶瓷厂转产地铺石的背后

“最高峰时候,福建地铺石占全国80%以上的份额,现在估计60%都没有!”福建一位地铺石厂家老总说。这位老总进一步解释,近两三年各产区兴起新一轮的地铺石改线潮,地铺石区域化产销特性十分明显,福建尽管仍是全国最大的地铺石生产基地,但销售半径收缩、价格跳水明显。

事实上,从2023年至今,广西、四川、河北、山西、江西等产区10余家陶瓷企业,纷纷新建或改线转产地铺石。此外,目前仍有多家企业计划加入地铺石生产行列。

那么,陶瓷企业扎堆转产地铺石,到底是传统瓷砖内卷下新的出路,还是又一个“坑”呢?

地铺石已成产销区域化趋势

今年3月,河北聚祥泰陶瓷原抛釉砖经过技改升级后点火投产,全面生产多规格、全厚度地铺石,生产18毫米厚地铺石产量可达2万平方米。而在一年前,河北仅有尔优陶瓷一条日产1万平方米左右的地铺石生产线。短短一年间,聚祥泰、金正、五羊、金华等企业陆续加入地铺石赛道,即将技改转产地铺石的还有领世陶瓷。

在西南的四川、重庆,此前已有米兰诺、联亿、英伦、金石、佳泉、鑫茂、铭宇、威远胜、榆璧、新金联等企业10多条生产线在产地铺石。2023年以来尊岩、明惠、皇城三家企业也开始转产地铺石。

此外,山西华伦瓷片改地铺石生产线已于今年5月投产;江西世博陶瓷全新日产2.6万平方米地铺石生产线在今年4月点火投产;江西瑞福祥陶瓷去年技改的地铺石生产线也于今年投产;此前已有1条地铺石生产线的广西远方陶瓷,目前仍有2条生产线技改准备转产地铺石,规划7月投产……

除了上述产区,作为地铺石的第一大产区,福建也没有停止升级改造步伐,贝雅特、彩联等企业新建多条新线。加上河南、山东、辽宁、湖北、湖南等产区地铺石生产线分布广泛,目前地铺石已经遍布全国各个产区,完全形成了区域化生产、销售的格局。

地铺石能成为陶企“救命稻草”吗

然而,大量陶瓷企业改产地铺石生产线,并非这一领域市场空间有多大,而且在传统瓷砖产品市场需求持续下滑,竞争愈加激烈,部分陶瓷企业把地铺石看作“救命稻草”,希望通过新赛道获得新的市场空间。

但不少新入局的业内人士深切感受到,地铺石产销并不轻松。

“传统瓷砖不仅同质化严重,竞争激烈,而且要求高,产品花色、工艺、质量都有相应的要求。而地铺石生产门槛低,主要以市政和工程为主,扯皮的现象相对要少一些,所以很多人想做。”有四川较早加入地铺石生产行列的企业负责人透露。实际上,做地铺石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不仅需要考虑现金流和库存,没有订单的时候,还有承受亏损的风险。

此外,尽管地铺石产品质量本身生产门槛不高,但不同的工程项目对产品规格、厚度、工艺要求不尽相同,因此要求生产企业至少具备涵盖常规的300×600毫米、600×600毫米、300×900毫米、600×1200毫米规格,12毫米、15毫米、18毫米、20毫米、25毫米厚度的生产能力,这对大多数仅有1条生产线的企业来说,需要频繁转产和增加库存,这无形中造成了不小的成本压力。

“福建生产线普遍小,而且具有规模优势,不仅转产方便,不同厂家之间也可以进行资源整合,这是其他产区地铺石生产企业所不具备的优势。”一位福建地铺石厂家总经理分析道。

地铺石竞争激烈程度不亚于瓷砖

2024年,几乎所有地铺石生产厂家明显感受到,伴随越来越多的陶瓷企业转产,地铺石竞争激烈程度不亚于普通瓷砖。更为重要的是,地铺石所依赖的市政、广场、园林等工程量却在减少。

“现在竞争很激烈,价格早已不止腰斩,今年对比去年,销量也腰斩了。”重庆一家地铺石厂家销售负责人透露。

在此形势下,不少企业希望拓展销售半径寻找新的市场机遇,但几乎所有产区都有地铺石生产线布局,形成的区域化产销特色影响也逐渐显现,销售半径被大大局限。

“我们想开发西安市场,但是河南洁石过来了,他们的产品质量更好,底坯还白,我们就过不去了。”四川一家厂家销售负责人无奈说道。

这并非个例,上述重庆地铺石厂家销售负责人也坦言面临同样的困境:“广西有地铺石厂家含运费到湖南怀化,比我们出厂价还便宜,关键质量还贼好。”

据悉,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因素是,区域化生产不仅具有原料、成本优势,而且地铺石相对传统瓷砖,由于厚度更高,运输成本高,因此在利润不足以支撑的情况下,很难拓展销售半径。

针对地铺石日益激烈的竞争格局,福建不少企业转变方向,如龙达、金利、祥达等企业专做幕墙板,国星、万利、豪山等推出750×1500毫米甚至900×1800毫米超大规格产品,形成差异化。但目前来看,大部分陶瓷企业只能深陷价格战泥潭,通过提高产量降低生产成本维持市场竞争。

(王珣)

2024-08-19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26542.html 1 3 陶瓷厂转产地铺石的背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