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8月16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第五次全体会议强调要咬定目标不放松,下大力气增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态势。会议对稳投资作出部署,明确扩投资要发挥好政府投资带动作用,落实好支持民间投资各项政策,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作资本金的领域、规模、比例,撬动更广泛的社会投资。同日,国家发改委联合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印发通知,建立促进民间投资资金和要素保障工作机制,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发展。
通知提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滚动接续地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并着力加大对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重点项目的推介力度。对符合条件的全国重点民间投资项目,将通过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等加大政府投资支持力度。
通知明确,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全国重点民间投资项目推送至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由两部门给予用地用海和环评保障的专项支持;同时,将共同指导民营企业用足用好要素保障支持政策,优化投资决策管理和要素审批服务,进一步提升民间投资项目前期工作质量和效率。
通知指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研究制定促进民间投资有关融资支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并将全国重点民间投资项目清单共享至各家银行和保险机构,由其针对性加大融资支持力度,持续提升民间投资项目融资便利化水平,促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国家发展改革委称,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司将会同有关方面抓好促进民间投资资金和要素保障工作机制的贯彻落实,积极推动更多民间投资项目高效落地实施,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和动力。
作为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投资无疑是市场预期和投资信息的重要风向标。自去年7月份《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发布以来,一系列提振民营经济发展以及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陆续落地,推动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
国家统计局披露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87611亿元,同比增长3.6%。其中,尽管民间投资同比持平,但若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那么,民间投资增长将达6.5%。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刘爱华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完善促进投资体制机制作出具体安排,目前“两重”“两新”等重大举措正在加快推进,未来随着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以及2023年政府增发国债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政府投资带动放大效应将持续释放。同时,企业效益的逐步改善也有利于民间投资意愿和能力的不断恢复。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赵辰昕日前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将有效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完善激发社会资本投资活力和促进投资落地机制,推动形成市场主导的有效投资内生增长机制。具体来讲,会用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落实好促进民间投资系列举措,规范实施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不断优化投资环境,让民间资本敢投、愿投、能投。将持续向民间资本推介优质项目,还将推进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向经营主体公平开放,支持社会资本加大对设备更新等投资力度,持续拓宽投资空间,让民间投资“有得选”,也能“投得好”。
(本报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