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真平
成为建筑师或许是一个偶然。坚守在建筑设计行业三十年,却是一个建筑师对在年轻时的职业承诺所付出的明证。三十年,庞嵚见证了中国建设高潮的兴起,也沉浸于中西先锋设计的思考,最终落脚于海纳百川的申城,参与并主持设计了一系列杰出的国内地标性项目,如环贸广场、国金中心、前滩核心区概念规划、尚悦西街、芒果广场、苏州大悦城、阿里巴巴华中总部等项目。其前瞻的设计理念、高超的设计手法,赢得了英国RIBA评选的“中国100位优秀建筑师”、上海市建筑学会评选的“上海市杰出中青年建筑师”荣誉。回首过往职业建筑师经历,庞嵚深知,建筑师本质是为人服务的行业,利用有限的资源去综合解决客户的需求就是正道。
问:您为何选择建筑师作为自己的职业?
庞嵚:高考前,我的兄长针对我的个人特点做了一番详细分析。他比我大很多岁。当时我是学理科的,但是我很喜欢文科的课程,我还喜欢画画,喜欢历史地理……因为我身上的这些特征,兄长建议我可以选择建筑学专业。我是陕西人,所以作为“建筑老八校”之一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建筑系自然而然就成了我的选择。
老实说,当时我对建筑师这份职业是没多少认知的,心里还有点忐忑。入学前,我还自己拿了一个小本子假想一些建筑设计随便画画,画完了以后再拿去外面对比真实的建筑和一些杂志上的建筑,看看是否是这块料,是否真能学这个专业。
真正开始学习建筑后,我就深切感受到学校老师的职业修养和国际视野,还有学长们张扬的个性和才华,共同营造了一个基础扎实、底蕴深厚的学习氛围。虽然当时社会上的建筑设计和文化艺术信息来源有限,但这个学习氛围给我们带来开阔的视野。
印象很深的一次对话是和当时学院的张似赞老师。当时我们和他讨论一个国际竞赛的解题思路,他告诉我们:“建筑师不要认为自己是造物主,也不要认为自己是万能的,更不要以为自己可以帮别人解决所有问题的同时无视别人的问题,设计要启动并形成良性的循环就很好了。”这句话对我触动很深。因为过去的建筑教育大多从大师的角度去推广某一种理论,然后找到他的跟随者。大师式的教育对我们或多或少耳濡目染了一些个人主义、英雄主义或者理想主义。但是,职业建筑师面对大量的实际的项目,要考虑受众,考虑整个项目的资金和产出的平衡。建筑师更重要的是利用现有的一些资源,敏锐地抓住核心点,去解决一些问题,尽量将事情引向积极良性的循环发展。从职业设定上来说,建筑师不要给自己过多地“加戏”,而是要顺势而为。张老师的话在我心里产生共鸣后,就更加坚定了我朝这个方向努力的决心。
问:英国留学经历对您的建筑设计理念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庞嵚:我是读完大学工作了几年以后再出国的,可能和现在的学生本科毕业以后直接去国外读研究生有点不一样。因为我觉得,建筑设计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行业。1994年我毕业的时候,学校希望我留校任教,但我还是选择了设计院,想更多地投身实践。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是国内第一批全甲级资质的设计院,设计院里有好多志同道合的年轻人,我们一起努力一起成长,这是人生中不可多得的一段经历。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城镇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而我们在那个阶段里经历了大量的社会实践,在职业上也形成了一些固有的习惯、做法。到了2000年左右,我就开始反思,这样的工作方式是不是足以支撑自己未来几十年的职业生涯?所以就想出去努力一下,尝试一下,重新进入学校,让自己安静一段时间,整理一段时间,沉淀一段时间。
英国大学里的课程比较轻松,难的是文化的冲击接收和融入,包括与不同的人打交道,习惯彼此的思维方式,适应一些不同的标准规则,调整世界观等等。
在英国,我也对这个专业有更深的认知。它除了是一个让人神往、让人全身心投入的一个有文艺范的综合性专业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与整个资本发展以及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我是经历了一些事情之后,对此才有一些了解和体会。
当时我就读的诺丁汉大学在可持续发展建筑设计领域是非常前卫的,包括建筑系的大楼,就叫eco house(生态住宅),属于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实例,有主动式节能和被动式节能的设计手法,有各项数据的实时监控,可以随时感知建筑能源消耗和获得的情况。这种直观地沉浸其中的熏染,比纯粹理论的灌输来得有效得多。
还有一个就是,在过往的认知里,商业和设计是存在一定程度矛盾的。设计师会尽量规避一些资本对设计自由度的左右,过程中不自觉会产生了一种抗性。但在英国的学习实践中,我们要花很多精力和时间去和投资方对话,要和未来的受众对话,和城市管理部门对话。这无疑很大地丰富了建筑设计需要考量的变量和参数,让我们认识到了复杂的本质,但同时也磨炼了去繁就简、抓主放次的能力,也认识到这种抗性其实不应该是一种非此即彼的对立,而应是互为依存和谐共生的关系。转换了思维状态之后,我变得更加从容,或者说是更加有能力去应对丰富、复杂的社会需求以及项目需求对我的激发。我觉得,这就是我在英国留学期间,包括在英国工作经历给我带来的一些影响。 (下转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