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建筑

做好婺派建筑“吸纳与创新”文章

同济大学将与婺派建筑学会合作

婺派建筑保护与利用持续受到关注。8月8日,由浙江师范大学等单位编制的《婺派建筑保护与利用设计规范》团体标准,经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组织审查,批准发布。该团体标准将于今年9月10日起实施。

8月17日晚,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吴志强一行13人来到浙江金华,拜访中国婺派建筑学说创立者洪铁城先生。

洪铁城以《婺派建筑精华古为今用研究》为题,向众人介绍了婺派建筑五大特征,以及婺派建筑文化艺术精华古为今用的研究和实践案例。洪铁城认为,研究婺派建筑“十三间头”实质是在研究城市起源。他还以澳大利亚堪培拉城市总体规划为例,与婺派建筑代表作——东阳卢宅中轴定位作了相似性分析。他将婺派建筑的研究定性为人居空间环境模式研究。

吴志强院士对婺派建筑给予高度评价。他说,婺派建筑值得大家好好保护,当前婺派建筑已有四家研究机构,同济大学将成为第五家。他建议,在吸纳婺派建筑文化基础上,可与同济大学的研究团队合作,采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开展婺派建筑人居环境学术研究,扩大婺派建筑学术影响,做好“吸纳与创新”这篇文章。

同济大学于2010成立“世界城市规划教育联盟”(WUPEN)。该联盟网站平台注册学生有27万,提供2000多门课程,年访问量1300多万次,该平台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正式认定的机构。吴志强院士建议,婺派建筑研究可充分利用该平台,向全世界展示婺派建筑的典型案例,推动婺派建筑学术传播,开展婺派建筑活化利用研究。吴志强院士还盛情邀请婺派建筑学会在适当的时间到同济大学开展学术交流。

洪铁城先生激动地表示,婺派建筑是世界级的文化艺术遗产,是属于整个中华民族共有的。他非常欢迎同济大学众多师生的加入,同时也欢迎东南、清华等大学一起研究。

吴志强院士还赠送了一块他亲笔书写的“婺派铁城”匾额,祝贺洪铁城先生创立婺派建筑学说。因吴志强院士祖籍浙江兰溪,洪铁城先生回赠一本《兰溪卷》。

(金正则 陈志文 郑颖华 阮梅洪 汪燕鸣)

2024-08-26 同济大学将与婺派建筑学会合作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26590.html 1 3 做好婺派建筑“吸纳与创新”文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