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综合

上海首个全域低碳社区精彩亮相

既能“发电”又能“省电”

100%超低能耗的住宅建筑,绿色三星标识的办公楼,近零能耗的集市、展厅、幼儿园……8月28日,中建二局低碳成果发布会在全域低碳社区——上海嘉定“理想之地”项目举行。

作为中建二局低碳幸福“好社区”产品的首个落地成果,该社区由中建二局携手万科集团以强韧的技术底盘支撑场景,以多元场景呈现“活力、低碳、智慧”核心,助力建筑行业全面绿色转型。该项目通过建筑被动节能与主动节能应用,实现全域所有住宅建筑满足超低能耗建筑标准,年碳排放量降5052吨,整体人均碳排放强度较基准情景下降32%,建成之后将成为上海首个新建的全域低碳、局部近零碳社区。近日,项目住宅部分(19地块)已全区封顶。

创新理念

“一核四芯”植入社区

社区作为城市的最小“细胞”,在推动低碳经济转型、促进碳中和目标达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理想之地”的建设者把“以健康为核,以绿色、低碳、智慧、活力为芯”的“一核四芯”产品理念融入社区肌理,让建筑既能“发电”又能“省电”,既能“吸收”还能“消化”。

项目全区屋顶的40%都设置了光伏,其中近零碳区域达到50%,光伏发电量257万千瓦/年,相当于603个三口之家的全年用电量,减碳量预计达1080吨/年。

项目团队应用了“光储直柔”系统的屋面,并创新采用彩色光伏T型夹具压块的安装技术,收集当地气候参数,考虑建筑物的使用功能、电网条件、负荷性质和系统运行方式等因素,确定光伏建材的规格、安装位置、安装方式等,从而有效提升安装质量与精度。

“除了光伏发电,用于市集的屋顶还必须要有防水、保温和隔热的作用,能解决上海梅雨季节时屋顶经常出现的潮湿及返潮问题。”项目有关负责人董国群强调。为此,项目创新利用“种植屋面”的方式,在屋面防水层上铺设锯末、蛭石等松散材料并种植植物,筛选具备透气性能的建材,确保极具生态气息的种植屋面的呈现。此外,项目还布设了湿垃圾就地处理设备,可实现商业湿垃圾全部就地处理,外遮阳板采用45度斜面,迎合上海冬季的太阳入射角,降低室内温度和空调能耗。

嘉定理想之地项目还以生态海绵内核赋能公共空间,设置了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净化处理后可回用于场地内绿化浇灌、道路冲洗等,雨水花园、雨水蓄水池等海绵技术措施,均可满足年径流总量控制率73%、年径流污染控制率60%的海绵城市控制目标要求。

科学规划

打造“10分钟”生活圈

步行10分钟,在社区可以做些什么?该项目建设者以新新街口为中心,营建四大公共建筑、综合体办公与服务公寓等N个复合业态为一体的全景微缩城,力求将人间“烟火”“百味”浓缩在10分钟生活圈中。

在项目建设之初,就规划了四大城市级公共建筑:活力集合空间——春熙集集合了生鲜市场、时尚餐饮、聚会社交等功能;文化引力剧场——新新所可提供文化活动空间,营造城市级文化策展与探索空间的未来展厅;社群运动中心——鼓浪馆则是集文体综合于一体、室内室外相结合的运动馆,满足人们健身所需;邻里客厅——陶然荟以符合社区居民生活的业态为主,设有图书馆、宝宝屋、老年康体等基础市政服务,通过政企合作共建,打造“健康与成长”的新型社区邻里中心。此外,户外共享空间还包括主广场——活力广场、副广场——音乐及跳蚤广场、口袋公园三个部分,可以满足社区内多样的休闲娱乐需求,100米内可达公园或活动场地,进一步加深人与城市、人与自然、人与人的紧密互动,让人们的“理想生活”更加触手可及!

强大的功能往往需要强大的技术底盘,这种多元功能的混合如何保障交通的便捷、高效、安全?为此,建设者还将搭建“车”“路”“网”“图”“云”智慧管理构架,建设路侧感知设备、路侧通信设备以及标识标牌等系统模块,支持绿波道路、智慧流量监控、弱势交通参与者碰撞预警,以及分时管控、动态车道管理等车路协同管理,让出行更加安全。

智慧建造

数字赋能高效建设

春熙集被称为该项目智慧建造集大成者。步入市集,能看到市集屋面覆盖着特殊的“遮阳伞”——光伏板、以温润的木材平衡冷峻现代的金属,以及垂直绿化、阳台绿化、地面绿化形成多层次的绿化空间,三维生态空间诗意满满。

市集全面应用钢木结构,让“混凝土”身影全无。其钢、木材料体积比达7:93,核心受力构件采用钢材以减小截面尺寸、控制整体变形;一般受力及围护构件采用木材,以降低隐含碳排、减少材料传热、省去内外装饰。基于这一特色结构,项目团队在开始就成立了数字化智慧建造小组,在设计阶段应用BIM建模软件,建立共享参数化建筑、结构、机电等各专业三维模型,以三维模型为基础载体,建立BIM(建筑信息模型)装配式标准化共享参数族库,为预制构件施工生产提供三维数据和生产加工图,节约生产进度。

同时,利用物联网、BIM、“互联网+”等数字化技术手段,对建筑施工现场的成形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等材料供应、加工及调度等关键环节实现数字化控制,明确施工现场资源需求情况,降低库存压力,优化现场物流运输路线。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智能识别项目风险并预警,建设一个数据实时汇总、生产过程全面掌握、项目风险有效降低的“数字大脑”,形成以“数据驱动建设,以人为本建设、绿色低碳发展”为特征的项目建设新模式。

项目还探索利用公共信息模型平台构建“规建管用”一体化开发新模式,在建设阶段便考虑与政府城运平台在技术上同源,在符合政府数据规范的条件下可以对接接入城运三级平台、五级应用,在建筑空间层面为城运平台提供管理数据,实现政府主体与企业主体的有机联动、闭环管理。 (首席记者 徐敏)

2024-09-09 徐敏 上海首个全域低碳社区精彩亮相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26747.html 1 3 既能“发电”又能“省电”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