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城市更新

建筑工程防水质量管理与实践(四)•防水之度

□王仲辰

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中工程防水质量规定(以下简称管理条例),是决定工程质量的防水之度。自本世纪初,管理条例将工程防水保修期由两年提升到五年。随着我国建筑业迅猛发展,质量管理力度、防水工程造价、防水材料用量不断增加,但是二十多年来建筑渗漏通病却日益严重。而以保修期长短取代防水质量保证的模式至今未变,看似“严”进宽出的质量过程管理,保护了落后产能,成为防水科技创新的紧箍咒。是渗漏通病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之一。

建筑工程防水质量涉及的因素有别于其他建筑工程,包括防水基本原则、防水原理、建筑防水物理、渗漏病理、结构和构造、防水心理、工程质量和渗漏原因检测检验、防水材型及应用、技术规范,以及资质、许可、市场准入机制。一旦防水之度失之偏颇,直接影响建筑防水领域的“免疫系统”。

值得警惕的是,在工程防水技术规范背离防水原理、以防水层数量取代工程防水质量情况下,管理条例仍以保修期数量取代工程质量问题多多:一是质量保修期内年年修、保修期后还在漏现象常态化、合法化;二是过程管理以有原理问题的工程防水规范为依据,进行审图、监督、监理、验收、检测的唯一依据时,质量问题不仅得不到制约,相反被强制巩固和放大。三是渗漏维修依此滥用材料和急功近利的“高科技”注浆,对结构、构造形成不可逆的破坏,渗漏通病雪上加霜,不仅难以追责,还造成建筑使用寿命下降和“头顶上”的威胁。四是高科技防水和科创企业失去了竞争基础,甚至被视为“违反工程规范和管理条例”淘汰出局(下篇简述),导致管理条例中第六条“国家鼓励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建设工程质量”被架空。典型的质量保修问题列举如下。

2021年11月笔者应上海某房屋质量检测站邀请对新建的上海郊区9万平方米地下仓储区,地坪大面积漏水原因诊断,经诊断发现:错用材料和防水原理,原来品牌碳基卷材外防水完全失效无法更新,只能修复结构自防水。

2024年3月应开发单位邀请对上海某新城3万平方米一商住合用的地下车库地坪严重渗漏持续五年不治,进行渗漏原因诊断,结果为错用材料和防水原理,采用的碳基外防水卷材失效无法更新,不当注浆维修出现局部构造破坏,需要修复结构自防水并构造局部更新。

2024年5月应检测单位邀请对四川某市新建公寓地下车库大面积渗漏不治的原因诊断,结果为错用材料和防水原理,原碳基外防水卷材失效后无法更新,五年来注浆造成构造层顶起破坏,需要修复结构自防水并构造更新。

2021年9月1日应上海市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协会邀请对上海浦东某区小区十多年的地下车库严重漏水进行原因诊断,结果为用材料和防水原理,十多年“防排结合”造成大量涌流,整个地库都能听到“瀑布”声,严重影响高层建筑的基础安全,必须及时纠正防水原理和结构防水改造。

案例归纳:均符合按高资质设计、审图、监理、监督、检测、验收过程管理,均符合招投标、具备施工资质、材料许可和准用程序、均符合工程防水规范和管理条例。参与施工和材料供应均为知名企业,保修甚至有“权威、高科技”方案依托。均合规合法无法追责。五年保修期满,国家和用户只有两个选择,要么不断投入进行反复处理,要么以牺牲建筑使用寿命,任由“防排结合”长期耗能排水。建筑防水质量管理当有所为有所不为,解除形同虚设名目繁多的技术、市场壁垒,清除落后产能保护伞,严禁目前我国市场准入中的质量封顶的行为,才有可能解放建筑防水科技的生产力,我国的建筑渗漏通病才有可能得到根治。

下篇内容为《建筑工程防水市场准入与实践》系列五

2024-09-12 □王仲辰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26892.html 1 3 建筑工程防水质量管理与实践(四)•防水之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