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国家统计局网站12日发布的新中国75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显示,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国建筑业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建筑业步入新发展阶段,生产转向高质量发展,结构不断优化,支柱产业地位巩固,对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正由“建造大国”向“建造强国”持续迈进。
建筑业持续发展,支柱产业地位不断稳固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业待兴,建筑业作为最早复苏的产业之一,在完成总体布局的基础上快速发展。1952年,全国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57亿元;1956年完成总产值146亿元,突破百亿大关。建筑业也是我国最早实行改革和开放的行业之一,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大规模进行,建筑业迅速发展。1988年完成总产值1132亿元,突破千亿大关;1998年完成总产值10062亿元,突破万亿大关;2011年完成总产值11.6万亿元,突破十万亿大关。党的十八大以来,建筑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2023年完成总产值31.6万亿元,1953—2023年年均增长12.9%。
报告指出,建筑业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门。新中国成立75年来,建筑业增加值稳步增长,建筑业支柱产业地位巩固,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较大。党的十八大以来,建筑业积极应对国内外市场风险挑战,实现行业平稳健康发展,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7%左右。2023年,全国建筑业企业实现增加值8.6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8%,比1978年提高3.0个百分点;建筑业增加值对GDP的贡献率为8.8%,比1979年提高7.5个百分点。
新中国成立以来,建筑业行业规模持续扩大,企业数量不断增加。1952年,我国具有编号的建筑业企业仅有62家,发展到1980年,全民和城镇集体所有制建筑施工企业达到6604家。改革开放后,建筑业迎来蓬勃发展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建筑业市场经营主体快速增加,截至2023年末,全国具有总承包或专业承包资质的建筑业企业达到15.8万家,实现了行业规模的跨越式发展。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有组织的建筑施工人员不足20万人,到1952年末全民所有制建筑施工企业职工仅为99.5万人,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到1985年,建筑业企业从业人员增加至912万人。建筑业不断提供新增就业岗位,到2023年末,有资质的建筑业企业从业人员达5254万人,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领域。同时,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建筑业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作用也不断增强。国家统计局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23年末全国农民工总量29753万人,其中从事建筑业的占15.4%。
综合实力稳步增强,高质量发展成效明显
报告指出,75年来,我国建筑业迅速发展,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建筑业企业承揽工程规模扩大。2023年,全国建筑业企业签订合同额72.5万亿元,比2002年增长26.1倍,2003—2023年年均增长17.0%。建筑业不仅实现了量的增长,也实现了质的提升。2023年,建筑业企业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达到46.5万元/人,是1980年的105.0倍。企业盈利能力不断增强。2023年末,全国建筑业企业资产总计达到38.2万亿元,比1993年增长101.7倍,年均增长16.7%;实现营业收入28.1万亿元,增长87.0倍,年均增长16.1%;利润总额8326亿元,增长127.7倍,年均增长17.6%。
建筑业施工技术专业人才队伍不断壮大。1952年末,全民所有制建筑施工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仅有2.7万人,到2023年末,全国有资质的建筑业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已达到678万人。同时,建筑业企业技术装备率大幅提升。
从建设“一五”时期156项重大工程,到建筑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我国建筑施工技术持续进步,一批重大建筑技术实现了突破,具有世界顶尖水准的工程项目接踵落成。如标志着中国工程“速度”的高铁工程,标志着中国工程“跨度”的以港珠澳大桥为代表的中国桥梁工程,代表着中国工程“高度”的上海中心大厦以及代表着中国工程“难度”的自主研发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示范工程等。高速、高寒、高原、重载铁路施工和特大桥隧建造技术迈入世界先进行列,离岸深水港建设关键技术、巨型河口航道整治技术、长河段航道系统治理以及大型机场工程等建设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城市信息模型(CIM)、建筑信息模型(BIM)、大数据、智能化、移动通信、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集成应用能力不断提升。
新中国成立之初,建筑业生产施工活动较为单一,随着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建筑业向纵深发展,行业结构不断优化。土木工程建筑业等重要基础设施建设行业快速发展。2023年,全国土木工程建筑业产值9.7万亿元,比1993年增长137.5倍,年均增长17.9%;房屋建筑业产值18.6万亿元,比1993年增长86.2倍,年均增长16.1%;建筑安装业产值1.7万亿元,增长52.7倍,年均增长14.2%;建筑装饰装修和其他建筑业产值1.6万亿元,增长152.8倍,年均增长18.3%。建筑业以技术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基建、冶金、有色、煤炭、石油、化工、电力、水利、机械等建筑行业布局逐渐完备;建造流程逐渐向上游勘探设计和下游工程监理拓展。
改革开放后,我国建筑业依靠低人力成本和高工程质量,开始打入国际建筑市场,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初步打开了局面。2013年以来,在“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下,建筑业加快“走出去”的步伐,我国已同18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据商务部统计,2023年,我国对外承包业务新签合同额18639亿元人民币(以美元计为2645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1339亿元人民币(以美元计为1609亿美元)。中国建筑业企业国际排名攀升,据《工程新闻纪录》(ENR)发布的国际承包商250强榜单,2023年度81家中国企业上榜,上榜企业数量和国际业务总额均居全球首位。 (下转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