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建材与装饰

水泥行业上半年业绩承压 企业积极谋变寻求新出路

今年上半年,随着市场需求持续下行,水泥行业供需矛盾持续加剧。行业呈现“需求持续下降、价格低位波动、行业持续亏损”的运行特征。上半年多数时段,长三角和珠三角等主流消费市场的价格竞争依然激烈,促使水泥价格底部运行。量缩价低导致行业出现亏损。根据中国水泥协会信息研究中心测算,今年上半年水泥行业亏损10亿元左右。

近期,上市水泥企业纷纷披露2024年中期财报。近半数企业净利润呈现亏损、超过一半企业净利润同比下滑,仅中国能建实现收入、利润双丰收。此外,中国天瑞水泥延迟刊发2024年中期业绩,股票处于停牌状态。

业绩承压 半数亏损

2024年上半年,房地产行业仍处于调整阶段,开发投资保持下行态势,同时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持续放缓,上半年水泥市场整体需求持续偏弱。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6月,全国累计水泥产量8.5亿吨,同比下降10%。水泥产量为2011年以来同期最低值,接近2010年同期水平。

由于供需矛盾进一步突出,水泥价格处于低位运行。数据显示,上半年,水泥制造价格同比下降19%。

面对市场困境,企业经营普遍面临业绩承压。其中,西藏天路、福建水泥、亚洲水泥(中国)、山水水泥、冀东水泥、金隅集团、亚泰集团、中国建材、天山股份净利润均呈现亏损。

其中,天山股份与中国建材亏损额度最大,分别达34.14亿元、20.18亿元,同比降幅达2508.28%及243.69%。

西部水泥公布财报显示,2024年上半年公司收益约37.02亿元,同比减少15.8%;毛利同比减少20.2%至9.85亿元;归母净利润缩减至3.87亿元,同比减少27.3%。

对于营收、利润的双双下滑的原因,西部水泥称主要系上半年公司水泥销售“量价齐跌”,导致业绩承压。

海螺水泥、华新水泥、塔牌集团、青松建化、上峰水泥、华润建材科技、宁夏建材、尖峰集团、万年青净利润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水泥龙头企业海螺水泥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55.66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0.44%;归母净利润为33.26亿元,同比下降48.56%。

对于主营业务收入及归母净利润的下滑,海螺水泥认为主要受产品销价下降影响。

综合计算,上半年规模水泥企业累计亏损约9亿元。不仅如此,上半年,水泥厂还面临人员流失、薪酬下降等问题。

抵制内卷 健康发展

7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引发了广泛关注。

之后,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吉林、山东、浙江、陕西、贵州、四川、上海、广东、云南等多地水泥行业协会先后发布倡议,呼吁强化市场自律、杜绝恶性竞争,不盲目多产、超立。在错峰生产的机制下做好执行,强化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畅通落后低效产能退出渠道。

例如,中国水泥协会发布《关于征求加强水泥行业自律政策建议的函》称:为落实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强化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畅通落后低效产能退出渠道”相关精神,现广泛听取行业建议并推动形成工作方案。反馈意见建议包括但不限于本地区“内卷式”恶性竞争现象、成因分析;低效产能退出机制;其他强化行业自律、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内卷式’竞争,严重威胁着水泥行业的健康发展。”中国水泥协会秘书长王郁涛表示,“内卷式”恶性竞争的根源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市场供需失衡、行业集中度低、创新能力不足、盲目追求短期利益、信息不对称等原因。

上海钢联百年建筑网水泥首席分析师江元林表示,“近期各地水泥企业纷纷响应协会关于加强水泥行业自律、抵制‘内卷式’恶性竞争的倡议。此外,随着水泥市场需求持续回升,对水泥价格上涨也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未来行业有望通过供给侧再平衡推动盈利回升。”

目前来看,全国大部分地区雨季已过,水泥行业正走出淡季,多地工地也陆续开工,进一步提振市场需求。从百年建筑网发布的250家水泥企业出库量(反映水泥行业的市场需求和供应情况)数据来看,8月14日至8月20日,全国水泥出库量326.25万吨,环比上升0.23%,已连续三周提升。

积极求变 出海“掘金”

结合财报来看,水泥企业亏损或业绩下滑的原因,大部分为需求持续偏弱,价格低位运行,导致盈利能力下降。

面对下行趋势,水泥企业也在积极求变。数字水泥网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水泥加权平均价格约362元/吨,同比下滑15%。不过,在二季度价格出现改善迹象,均价上涨到365元/吨,环比增长6元/吨。这也是由于在第二季度,企业积极开展行业自律和加强错峰生产执行力度。

为扭转被动局面,企业也在加快拓展海外市场,寻求更大的增长机会。据水泥大数据研究院统计,截至2023年底,国内水泥企业海外熟料产能已扩张至6465万吨,同比增长35%;截至2024年3月底,中国企业已经在海外21个国家建设了54座水泥厂,显示出中国水泥企业在全球化布局方面的积极进展。其中,海螺水泥海外业务增长势头强劲。中年报显示,上半年,企业海外销售市场不断完善,出口及海外项目公司销售金额同比增长,分别同比上升100.69%、5.72%。

作为首批走出去的中国水泥企业之一——华新水泥,目前,已在塔吉克斯坦、南非、莫桑比克、阿曼、津巴布韦等12个国家布局水泥业务。上半年,企业海外水泥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5.78亿元,同比增长55.41%,成为稳定业绩的重要支撑。

与此同时,水泥企业还在加大投入骨料领域。其中,华润建材科技加快骨料项目建设及投入运营,上半年,集团骨料对外销量较去年同期增加107.3%,毛利率达39.4%,相比水泥12.5%的毛利率,能为拉动整体利润提升带来一定贡献。

面对接下来的行业发展趋势,中国水泥协会副秘书长陈柏林给出预测。他认为,“下半年,随着超长国债、专项债以及中央专项资金加速到位,在建重点工程项目水泥需求将会有所提振,以及局部地区灾后重建需求叠加,水泥整体需求无论环比上半年还是同比均会有所提升。”

他进一步分析称,上半年全行业呈现亏损局面,大部分水泥企业经营压力较大,对于下半年价格和利润的提升诉求强烈,将会积极参与行业自律和错峰生产,以提升价格,力争完成全年经营目标。

(综合)

2024-09-16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26856.html 1 3 水泥行业上半年业绩承压 企业积极谋变寻求新出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