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综合新闻

助力人民生活品质提升

“城市更新工作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发展。要注重便民利民,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上海建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杭迎伟说。

这些年,上海在城市更新中持续地打造“15分钟服务圈”,教育、卫生、养老、交通和市民的“开门七件事”,都努力实现在15分钟可及可达,城市更新让市民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而在过去的20多年里,上海建工相继承建了曹路、康桥、周康航、惠南、杨浦228街坊等一大批保障房、城中村改造项目,积极助力人民生活品质提升,服务城市经济社会发展。

上海华兴新城养护院改扩建项目,致力于打造苏河湾的新明珠、静安区的新标杆、上海未来生活的新地标——这是上海建工在城市更新领域的一次重要实践。该项目涉及结构置换、结构加固、装饰装修等,上海建工通过合理的技术安排,充分发挥旧建筑价值,提高改扩建工程的施工质量,顺利加装了电梯,在该项目中实现了城市文化与便民生活的有机融合。

在上海桃园新村旧住房综合改造项目中,上海建工依托小区原有设施资源,通过“二园四林八景”由点及面的改造方式,对建筑单体进行整修,解决屋面渗漏及外立面空鼓渗漏隐患,重塑小区空间系统、交通系统以及外观形象;同时,通过对小区室外景观美化设计,增加公共设施,保留这一上海住宅设计改革试点的光彩活力,打造人文绿色的公园式社区。

上海展览中心更新改造是该中心近20年来首次大规模更新改造,上海建工承担了环境景观提升改造和外立面保护修缮等工作。在改造中,上海建工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环境景观提升改造工程始终,融合植物景观与建筑历史,优化公共空间游览动线,升级坐凳设施和标识系统,应用超前激光投影工艺……修缮后的上海展览中心以“开放友好型”为引领,在确保政务保障工作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把公共空间和绿色空间留给市民。

海玥黄浦源项目由上海建工全产业链投资、策划、设计、建造、运维,引入旗下7家单位共同参与。在改善民生、保护风貌肌理的同时,上海建工注意为城市空间做增量,提升区域形象和城市界面。其中,海玥云都项目其总体设计因地制宜以“一叶四星”进行布局,充分发挥三边沿街,一边临河的环境优势,形成了一个高低兼顾、启承有序、开阖有度的整体布局;海玥坊项目则在重点区域设计了公共草坪、铁艺花架、水景、特色花镜等系统,打造四季有绿的景观,为石库门社区增添品质与活力。

上海长桥水厂,是新中国成立之后上海自行设计、自行建设的第一座大型自来水厂,近期在原址实现迭代升级。传统水厂升级换代需要扩建动迁,上海建工利用数字化手段,最大化集约利用土地,将长桥水厂在原址进行深度处理改造,实现服务能级提升和复合化,满足人们对更高水质的需求。该厂曾历经5次大规模改造,地下管线错综复杂。上海建工迎难而上,对现有管线进行梳理重排,针对实际施工中可能遇到的难题,提前做出预案措施,重新构建生产废水、雨水管网系统,确保在改造期间保证正常向外供水,满足不少于120万吨/日的供水能力。

上海杨浦长白228街坊,作为新中国成立后上海首批完成的“两万户”工人新村,承载着一代奋斗者的光荣与梦想,不仅是杨浦“百年工业”历史的见证,它的迭代变迁,也是上海城市更新发展历程的缩影。上海建工将228街坊作为“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生动实践载体,让它们在保持历史风貌的同时,融入现代生活设施。无论是购物、餐饮、娱乐、教育、便民等公共服务设施,还是文艺演出、讲座、展览等丰富的社区活动,都让社区居民在享受便利的同时,更好地融入社区生活中来,增强居民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展望未来,在城市更新实践中,上海建工将始终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坚持“城市所需、建工所能”“建工出品、必属精品”,弘扬“奋斗者精神”,在城市更新这条路上走深走实,一往无前。

(首席记者 张高青)

2024-09-23 张高青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26991.html 1 3 助力人民生活品质提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