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至9日,202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在安徽合肥召开。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张杰在大会上做题为《中国人居美学的当代传承》的报告。他从中国人居美学的内涵、人居设计方法、人居美学传承创新的实践探索三个方面,探讨城市更新时代,城市规划应继承和发展因地制宜的设计哲学,思考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未来。
报告总结了中国传统的人居美学的特点:敬畏天地、以人为本;尊重规律,因地制宜;天、地、人三才高度统一的秩序与风貌。
堪舆术是中国人居营建的重要技术体系。堪舆术总结和提倡的人居环境模式是一种文化存在,它与中华文明产生的大的地理环境及人居历史地理的发展息息相关。中华文明建构了独特的人居文化,还生动地为后人归纳了理想的人居环境的空间模式。
人居核心的追求是“安”。人们居住在一个地方就要在那里生根,安顿下来。中国古代有禀气赋形的思想,反映在人居环境的经营中就是场所精神的塑造。人居环境应该是人的内心世界的表露,而非无意义的物质的堆砌。
因地制宜,为中国各类的工匠设计确立了根本原则。建筑与聚落要顺应周围山水的走势,与山水环境的轮廓相辅相成,合形辅势。这样传统的人居缔造了如画的人文景观。古代国野一体的人居体系不但是一个经济、军事概念,更是一个以人为本的,人与自然融合的、精心设计的空间环境体系。如明清北京城的轴线被巧妙地设计在军都山与永定河之间的特殊位置,有着其宏观微观统一的模数控制。传统城邑聚落的空间控制对今天的国土空间体系的建构有特别的启示意义。它以人的尺度为基础,与山水相关联,构成了有人文内涵的空间环境。
张杰指出,传承人居美学,但不能食古不化。新时期国家确定的“实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对我们创新性地传承人居美学传统,建设现代美丽家园提出了时代的要求。他结合过去二十多年的工作,就人居美学传承创新的方法谈了六个方面的体会。包括:山水生态保护、整体格局与风貌延续、历史记忆与多样、文脉传承、多尺度的保护与创新、回归日常生活等。
最后,他总结道:中国传统人居美学是中华民族意识的自觉表达,是通过长期的文化与制度积淀而成的,是尊重自然,合理利用自然的规划设计与创新实践的不懈追求和结果。在当前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高人居韧性、寻求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城市规划应赓续传统,以开放的姿态,勇于创新,让中国人居美学成为日用而不觉的生活场景不可分的灵魂。城市更新时代,城市规划应继承和发展因地制宜的设计哲学,以人为本,以更广阔的视野和更精微的观察,思考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未来,探索学科建设、职业发展的新疆界。
(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