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 A03版:专题

◆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数字技术赋能城市更新高质量发展

□资深记者 陈雯

“数字技术为应对城市更新中多样复杂的难题提供了新的利器。”来自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总工程师、工程研究院院长张铭在论坛上做交流时表示。他以上海玉佛寺大雄宝殿平移工程、锦沧文华更新工程、上海音乐厅保护修缮等案例为线索,分享了上海建工四建数字技术在城市更新中的应用实践和取得的成果。

数字技术在探索实践中日渐成型

早在21世纪之初,上海建工四建就开始关注城市更新。面对更新项目中历史信息缺失、现状情况不明、实施过程复杂、安全风险难控等重重难题,上海建工四建于2007年向上海市科委申请成立了“上海建筑改建与持续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旨在通过技术创新为城市更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017年,上海建工四建在玉佛寺大雄宝殿平移工程中迈出了数字技术融合历史建筑保护修缮的第一步。项目运用了数字测绘和智能监测技术,成功实现了百年传统木结构建筑带泥塑佛像的平移顶升。”张铭说。

后来,在锦沧文华项目中,上海建工四建结合BIM和物联网技术,通过虚拟仿真和智能监测,动态分析每个工况的安全性,并辅以现场可视化管控和实时安全监测,成功完成了全国首例高风险的高层建筑整体置换和地下空间同步拓建工程施工。对犹太难民纪念馆等历史建筑,上海建工四建将机器视觉、大数据等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工艺相结合,建立了数字化查勘、智能化诊断、科学化评估和精细化修复的技术体系。2021年底,通过上海音乐厅的修缮项目,更是整合了历史信息、传统工艺、安全监测等多方数据,打造了业内首个历史建筑数字孪生平台,为历史建筑的全生命期保护修缮与智慧管理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在历史街区风貌保护与传承中,上海建工四建还开展了风貌要素数字甄别、保留构件全流程数字管控、历史构件定型化卸解和复杂花饰精细化复原的研究与实践,赋能历史街区风貌原真性保护和高品质复原。

在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中,上海建工四建逐步建立起了一支专业的技术团队,并牵头成立了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建筑遗产数字化保护专委会,与高校、科研院所及专业单位合作,开展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为城市更新数字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建立起城市更新数字化技术体系

“历经多年探索和实践,我们逐步建立起城市更新的数字化技术体系,围绕建筑信息的高效重构、智能诊断、智能更新、智能监测和风险预警,形成了四建的技术特色。”张铭介绍。

在数字测绘与模型重构方面,针对历史建筑信息不全、图纸资料缺失的难题,上海建工四建创建了多尺度历史建筑几何纹理数据采集及模型重构技术体系及标准,并提出了模型轻量化处理方法和精度评价指标,实现了高精度模型的快速化重构与符合性验收。

在智能诊断与智慧评估领域,创建了多源数据融合技术,提高了建筑损伤检测的效率和精准性。其研发的建筑典型饰面损伤智能识别与评估系统,以及钢结构损伤智能识别技术,为既有建筑的评估与修复提供了科学依据。

针对传统修缮工艺断代、修缮过程复杂的问题,开展了修缮工艺数字化、深化设计智能化、更新施工智慧化等技术的研究。其开发的清水砖墙智能排砖系统和复杂花饰缺损智能修复技术,显著提升了修缮效率与精度。

在建筑安全更新与运维方面,开发了视觉AI变形监测系统,实现了全天候无人化监测,并结合降维反演技术解决了监测数据缺失问题。其结构变形智能预测技术,为结构安全监测与预警提供了有力支持。

此外,上海建工四建还开发了历史建筑全生命期预防性保护平台,推出了行业内首款“文历保管家”产品,实现了建筑病害的精准评估、安全风险的动态监测与实时预警,为历史建筑的预防性保护和维修保养提供了全面支持。

“面向未来,我们将探索安全、绿色、数字技术的融合,促进建筑信息集成共享,形成数字资产。同时,发展建筑AI与智能装备,实现建筑全生命期智能更新与运维,践行上海建工理念,打造韧性、低碳、智慧城市。”张铭表示。

2024-09-30 陈雯 □资深记者 陈雯 ◆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27064.html 1 3 数字技术赋能城市更新高质量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