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辉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建筑业国企以党建和文化融合治理双核驱动来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科学的底层逻辑,也是现实需要。
建筑业国企党建问题清单
建筑业国企是指由国家出资或控股的从事建筑工程和相关业务的企业。在党建与文化融合发展过程中,建筑业国企主要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第一,对党建与文化融合重视不够。一是部分企业对党的领导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党建工作是“务虚”和“软指标”,经济工作才是“务实”和“硬指标”;二是对通过做好党建工作能更好地促进经济工作的发展理解不深,存在重经济轻党建,经济工作与党建工作各行其是现象。三是党组织书记“第一责任人”意识不强,没有在思想深处认识到党建文化的重要性,对党建文化双融双促缺乏足够的研究和探索,找不到党建与文化融合的平衡点。
第二,对党建与文化融合实践不强。一是实践过程中形式化问题比较突出,没有将具体的融合策略内容落实到细化的工作里。二是融合实践的载体形式不丰富。党建文化融合实践中,思想观念不能与时俱进的现象较为突出,缺少传播力强的载体支持。三是融合制度没有得到有力执行。部分企业党建入章工作贯彻不到底;党组织议事制度和程序落实不到位;从严治党“四责协同”机制不完善;绩效考核中党建考核与业务考核“双轨并行”“各行其道”,激励约束机制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第三,对党建与文化融合建制不全。一是党组织地位存在边缘化。部分企业没有按照“四同步、四对接”原则,实现党组织建制和权责全覆盖;二是在管理上以行政班子或者党政班子会议代替党委或党组会议,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缺乏实事项目、工作平台和抓手;三是党组织在企业重大事项决策中处于配角,导致党建与文化融合工作虚化弱化。
第四,对党建与文化融合引领不力。一是在方向引领上,部分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纯粹从经营管理的角度出发,没有发挥党建的带领作用;二是在内容上,部分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将企业党建品牌建设和党组织的相关活动与企业文化建设紧密结合。三是在考核上,部分企业考核侧重以经济和业务考核为主,对党建考核重视不够。
第五,对党建与文化融合激励不足。一是党务工作者能力不强。部分党务干部业务不精,对党组织参与企业文化管理等方面的业务不熟悉、不研究,导致党建与文化融合偏软偏弱。二是对党务干部培养激励不足。由业务干部兼职开展党务工作,党务干部在履职待遇上,存在提拔较慢甚至同职级不同待遇的情况,党务干部对于与文化融合工作积极性不足。
党建与文化高质量融合发展的行动框架
(一)以战略为导向,引领党建与文化深度融合,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坐标定向。
第一,以“战略+理念”铸就高质量发展的“导航仪”。要坚持党建融入公司战略,将党建要求、文化要求写入公司章程和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融入总体发展战略布局和经营发展全链条,指引公司走上高质量发展快车道。要坚持文化凝聚共识,明确党建引领、文化兴企发展理念,为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第二,以“组织+考评”凝聚高质量发展的“定位器”。要完善文化宣传落地的组织架构,以支部为先锋堡垒、以文化宣传员为有生力量,形成上下联通、充分协同的文化组织运行体系;制定《党建+企业文化工作指南》《党建+企业文化管理评价标准》等考评体系,将党建考核纳入文化指标、部门考核纳入党建和文化双重指标,既算“业务账”,也算“党建账”“文化账”,构筑起多维度的考核评价体系。
第三,以“治理+经营”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方向盘”。要不断完善公司治理体系和决策规则,厘清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的职权职责边界,充分保障党委在公司治理中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核心作用。要通过建立健全党委议事决策机制,形成党委全面领导、董事会战略决策、监事会独立监督、管理层高效经营的治理格局。要将文化融入经营,将文化建设与公司治理深度融合、与党建工作要求有机结合,抓好党建促治理、落地文化稳经营,坚定公司发展方向。
(二)以人才为支撑,促进党建与文化深度融合,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能。
第一,以“青年+人才”点燃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要将青年员工视为公司发展的未来,敢用、乐用、重用青年人才,积极打造精英人才管理体系。要充分发挥党政工团作用,积极组织各种文娱体及其他特定主题活动,让志同道合的员工相互交流,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信任。要多措并举为员工办实事,为员工切实解决居住生活、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创造开放、包容、向上的文化氛围。
第二,将“党课+文化课”供给高质量发展的“新燃料”。要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积极带领全体党员和职工原原本本学、融会贯通学、联系实际学,掀起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要上好文化课,用文化凝聚人心、增进共识,帮助全体员工重视和理解企业文化,在合规、风控、法制、廉洁乃至业务课程中都加入文化理念讲解,从基层建立起对公司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认同。
第三,将“公益+品牌”踩下高质量发展的“快油门”。要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助力公益事业发展。要充分激发员工使命感、自豪感,在身体力行中接受国情教育和社会教育。要将履行社会责任和实现业务发展高度统一起来,通过互助共赢发展,将建筑国企发展融入文化血脉,让发展更有质量。
(三)以合规为保障,推动党建与文化深度融合,为高质量发展构筑安全基石。
第一,以“警示+合规”绑紧高质量发展的“安全带”。要通过严肃开展警示教育,推动公司廉洁文化发展。要及时学习惩治金融腐败、防控金融风险的指导思想和最新动态,编制各类警示教育材料,定期召开警示教育大会,通报发生的各类违规违纪问题,让各级领导干部切实做到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要常态化开展纪律作风大整顿活动,签订个人承诺书、制定整改台账,督促各部门严格规范内部流程,紧抓执业展业合规性,改进工作作风,将廉洁文化融入具体工作中。
第二,以“监督+风控”踏好高质量发展的“刹车板”。要激发“大监督”工作合力,构建多视角、多渠道、多层次的监督体系,培育公司大监督治理和风险防控文化体系。要培训好廉洁从业监督员和基层纪检委员,为廉洁从业风险防控和廉洁从业监督筑牢第一道防线。要组织公司全体员工签订廉洁从业责任书,切实明确廉洁从业职责,拧紧廉洁从业“发条”。要不断强化风险识别机制,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通过专项检查、整改落实妥善解决存量风险,通过限额管理、动态监控有效控制增量风险,用监督体系严管违规违纪行为,用风险控制体系对隐患拉闸制动,从而形成监督与风控双轮文化与公司治理融合机制。
第三,以“执纪+问责”用好高质量发展的“安全囊”。要将廉洁管理和监督执纪规范与业务内控体系有效衔接,有序完成从制度完善、自查整改、督促落实到宣传教育、廉政评议全链条监督管理;要推进纪律作风整顿从“三零”向“三严”稳步升级,全面推进纪律作风建设。要用好“执纪+问责”的党纪、行政双重处分,筑牢底线、划清红线、严防“闯线”,为公司高质量发展设置“安全气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