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城市更新

上海南站何以映照时代

放眼上海西南角,一座畅通融合、绿色温馨、经济艺术、智能便捷的现代化铁路枢纽客站——上海南站正面临提档升级。从玄武湖畔“最美火车站”南京站出发,到南湖边重现“一大路”的嘉兴站,再到全国首例在运行高铁上建设的义乌站……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的建设者们在承载荣耀与梦想的上海南站再次起航,按照“建筑可阅读、城市有温度”的城市发展要求,以“修旧如旧、建新如故”的城市更新理念,百日攻坚,千人会战,开启上海城市功能和品质的全新篇章。

以城市更新 让城市更新

跨越千禧年,见证新时代。上海南站始建于20世纪初,是沪杭甬铁路起点站。2006年7月1日,重建后的上海南站投入运营,成为连接长江与珠江三角洲及中国南方城市的重要交通枢纽。然而,随着长三角经济的发展,上海南站明显已“力不从心”。据统计,上海市2023年铁路旅客到发量为2.62亿人次,上海南站日均客流达8.7万人次。

南站之遗憾,正在于缺失高铁。在多座同城客运站分流和升级的影响下,上海南站的功能逐渐转向普铁和市域铁路的局域客运为主,难以承载新时代上海日新月异的发展需求,上海南站提档升级迫在眉睫。

铁路,映照时代变迁,见证复兴之路。乘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强劲东风,新时代下的上海南站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24年7月1日,在上海南站迎来重建运营18周年之际,这座历史与活力并存的车站启动了新一轮的提档升级。

夜阑人静、万籁俱寂,而上海南站却是灯火通明、机械轰鸣、人声鼎沸。中铁建工上海南站提档升级项目部的数百名铁军集结此处,他们斗志昂扬、蓄势待发,在声声呐喊中拉开了站房封锁施工的战幕,鸣响了国内首个以交通枢纽为核心的城市更新示范片区开工建设的发令枪。

百日攻坚 刷新进度条

相比于新建工程,改建项目往往更复杂、难度更大。上海南站所在的徐汇区为上海市的主城区,周边高楼林立,路上车水马龙,行人川流不息。要在上海市的市中心实现上海南站提档升级,兼顾地铁、城际列车通行需要,工程推进的每一步都是在向极限挑战!

为了维持原本车站的正常营运及站场周边环境不受影响,建设者们仔细推敲每一个环节,制定了“站台层三步过渡”、“屋面及候车层分两阶段实施”的方案,使6个月内上海南站实现更新成为可能。

一路披荆斩棘、一路乘风破浪。建设者们喊出“大干一百天”的口号,开启完工倒计时,倒排工期节点,全员细化工作任务到天。科学组织、精心施策,在多方支持下完成45个施工方案、24个深化设计方案、12个样板段施工,为保证施工进度2个月陆续进场2626人,让工程进度不断提速。

站台层从深化设计到材料的选用,项目团队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原有构件进行细致检查,采用BIM技术进行精细设计,对于轻微损坏的部分采取剔补、添配等方式进行修复;而对于严重破损的部分,在确保形状、花纹及用漆一致性的前提下实现精准复原,力求最大程度地修复原始建筑形象。9月3日,经过66个日夜奋战,站台面、雨棚檐口等处的形象得以提升,10至12道金山线改造工程顺利通过验收,较原计划提前7天。

修旧如旧 建新如故

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老建筑是从时光里走来的杰作。上海南站作为上海的南大门,对助力徐汇中城腾飞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在探索如何通过全新的建造理念赋予火车站新使命的过程中,项目建设团队遵循了两个核心原则:一是以人为本,二是以史为鉴。

现代城市中的火车站,其建造趋势已不再单纯追求宏大的建筑规模,而是更加注重营造舒适宜人的环境,提供人性化、便捷的交通与城市服务功能,以打造一个让人愿意停留、放松身心的城市公共空间。

从建筑设计到文化表达,建设团队试图以全新的方法来解答城市更新这道难题。为再现车站的历史风貌,注入新的活力与功能,项目建设团队在保留原有建筑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翻新,避免大规模的拆除重建,力求在满足实用性的基础上,亦不失美学价值。

展望未来,城市更新项目将成为一项“求新”与“不求新”并重的任务。“求新”意味着运用新技术和新方法克服城市发展中的障碍,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更高期待。“不求新”则强调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脉络,保持那份独特的“人间烟火气”。上海南站的提档升级,不只是一次现代交通枢纽建筑的革新,更是对其历史传承与未来发展的一次深刻思考。

上海四大铁路枢纽之一、城市中心两个主要客站之一,“轨道上的长三角”的交汇点,高铁城际公交化,2035年上海大都市圈的建设的重要引擎……这些关键描述,都指向了正在提档升级的上海南站。

穿越历史的纵深而来,这条连接过去与未来的铁路,将继续和着时代节奏,全速向前。 (刘春俊 刘凯)

2024-10-17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27266.html 1 3 上海南站何以映照时代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