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建材与装饰

陶瓷企业:与其低价竞争,不如价值创新

□陶 瑟

今年以来,不断有陶企降价促销的消息传出,即便是“金九银十”,降价、杀价的声音亦不断。

面对日益激烈的价格战,众多陶企也纷纷被裹挟入场,不得不依靠低价来稳固现有的市场份额或蚕食竞争对手的领地。然而,“便宜无好货”的定律早已在众多行业得到一次次的印证,瓷砖行业也不例外。

低价策略确实能在短期内吸引更多注重性价比的消费者,从而助力企业抢夺订单,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但瓷砖作为兼具建筑美学与生活品质的耐用装饰主材,其内在品质远不只是价格所能衡量的。

过度倚重低价策略,甚至牺牲部分产品质量和研发投入来压缩成本,就像是驶入了一条看似通达实则狭窄的胡同,短期的业绩增长,可能会掩盖长期的品牌信誉损害和消费者信任流失风险,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构成实质性威胁。

面对愈演愈烈的价格战,跟,还是不跟?对于绝大多数的陶企而言几乎没有选择的权力。但降价的前提是不能降低品质,更不能削减研发费用。因为只有靠品质、靠创新,才能为企业赢得未来。但残酷的现实是,许多企业面对逼近成本的市场售价时很难坚守质量底线,最终不得不成为逆高质量发展的参与者和助推者。

但我们也欣喜地看到,行业内那些长期专注高端大规格瓷砖、岩板的头部品牌企业,即便外面市场杀得血流成河,自身产品的售价却依然坚挺,依然远高于普通厂家。虽然市场份额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价格战的影响,但却凭借其独特的创新产品,在高端市场和部分渠道,得到消费者一如既往的高度认可。

华为的任正非说,华为手机为什么要卖那么贵?就是要给其他手机厂商留下一些生存的空间。如果华为凭借其强大的技术优势推出大量低端产品,那么不少二三线手机品牌就会消失。对于陶瓷行业而言,同样要感谢那些坚守价值,把瓷砖价格卖得很高的企业,正是由于他们的存在,撑起了市场的天花板,让大量二三线品牌能够得以生存。

因此,以后还是少拿“大品牌都是智商税”来贬低那些坚守价值创新的高端品牌,也许,它们才是你能够生存的护身符。

有人说2024年才是行业真正意义上的大洗牌,而价格就是一把锋利的屠刀,最终实现行业的优胜劣汰。但笔者却认为,无论是企业长远经营还是行业健康发展,都在于价值的不断创新与坚持,而非简单的低价抢单与获客。尤其是行业头部企业,更应该承担起“中流砥柱”的锚定作用,维护一个相对公正合理的价格秩序;同时,通过装备、工艺、技术的创新和设计赋能,不断实现产品品质、功能的提升,以及客户服务体验和空间美学的整体升级,而不是利用其规模与品牌优势率先降价,对大量二三线品牌形成碾压式的降维打击。

无数市场实践证明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首先被淘汰出局的,一定是那些低质低价的产品和发动价格战的企业。真正的竞争优势,并非简单来源于赤裸裸的低价策略,而是能否源源不断地创造超越消费者预期的独特价值。

面对低迷的市场,面对产能过剩而又同质化的低价竞争,瓷砖企业应当回归商业的本质,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所在,深度挖掘并强化企业的核心优势,突破单一的价格竞争困局。比如让瓷砖的关键指标更过硬、花色更新颖、功能更强大、交付更便捷、服务更完善,通过价值创新与价值流的整合,促使企业的竞争策略从低端的价格战向高附加值的价值战转变。

低价竞争,短期内会形成一种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效应,但最终会让那些价格战的发起者越走越累。只有那些坚守价值创新的企业,才能聚集起强大的能量,熬过冰冷漫长的黑夜,迎来市场复苏的曙光。

2024-10-21 □陶 瑟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27303.html 1 3 陶瓷企业:与其低价竞争,不如价值创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