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意见

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深走实

落实企业培养责任 畅通向上发展通道 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本报讯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深走实。

《意见》提出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思想政治引领更加扎实,产业工人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更加坚定,干事创业的激情动力更加高涨,主人翁地位更加显著,成就感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产业工人综合素质明显提升,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不断涌现,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队伍不断壮大。力争到2035年,培养造就2000名左右大国工匠、10000名左右省级工匠、50000名左右市级工匠,以培养更多大国工匠和各级工匠人才为引领,带动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建设,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人才保障和技能支撑。

《意见》从八个方面作出部署。一是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团结引导产业工人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二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三是适应新型工业化发展需求,完善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四是健全职业发展体系,促进产业工人成长成才。五是维护劳动经济权益,增强产业工人成就感获得感幸福感。六是搭建建功立业平台,发挥产业工人主力军作用。七是壮大产业工人队伍,不断巩固党长期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八是加强组织领导,合力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其中,在完善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方面,《意见》提出,健全产业工人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鼓励大型企业制定技能人才发展战略,健全产业工人培训制度,要求企业按规定足额提取和使用职工教育经费,确保60%以上用于一线职工教育和培训。

为促进产业工人成长成才,《意见》明确,畅通产业工人向上发展通道,贯通产业工人横向发展机制。要求把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纳入党管人才总体安排统筹考虑,健全“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同时,引导企业建立健全产业工人职业生涯指导计划,推进学历教育学习成果、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职业技能等级学分转换互认,健全专业技术岗位、经营管理岗位、技能岗位互相贯通的长效机制等。

为更好地发挥产业工人主力军作用,《意见》要求,围绕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广泛开展各层级多形式的竞赛活动;持续办好各级各类职业技能赛事活动;支持企业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竞赛、技能比武,不断激发产业工人投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同时,鼓励产业工人立足工作岗位、解决现场实际问题,广泛开展面向生产全过程的技术革新、技术创新、技术攻关、技术创造和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等群众性创新活动,完善发挥企业班组作用的制度;引导和支持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参与重大技术革新、科技攻关项目;加强产业工人创新成果知识产权保护,做好产业工人申报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工作。

此外,《意见》还提出,提高产业工人经济收入,加强产业工人服务保障,有效维护产业工人安全健康权益,吸引更多青年加入产业工人队伍,把农民工培养成高素质现代产业工人等重点任务。

另据了解,作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培育新时代建筑产业工人是实现我国建筑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的关键环节,有助于我国从建筑业大国向建筑业强国转变。为此,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12部门于2021年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培育新时代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符合建筑行业特点的用工方式基本建立,建筑工人实现公司化、专业化管理,建筑工人权益保障机制基本完善;建筑工人终身职业技能培训、考核评价体系基本健全,中级工以上建筑工人达1000万人以上。到2035年,建筑工人就业高效、流动有序,职业技能培训、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建筑工人权益得到有效保障,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充分增强,形成一支秉承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建筑工人大军。

《指导意见》印发后,各地积极探索、大力推进新时代建筑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并取得了积极成效。今年年初,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印发《培育新时代建筑产业工人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第一批)》,囊括推进农民工向新时代建筑产业工人转型、完善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提升建筑工人技能水平、加强统筹协作和政策支持、保障建筑工人合法权益等五大任务的16项主要举措,涵盖47项经验做法。 (本报综合报道)

2024-10-24 落实企业培养责任 畅通向上发展通道 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意见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27318.html 1 3 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深走实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