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建材与装饰

福建三明市打造竹产业链力推“以竹代塑”工作

近年来,福建省三明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加快推进竹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文件精神,把竹产业作为带动林农增收、促进乡村振兴的特色富民产业来抓,出台产业规划及系列扶持政策,举全市之力推动从竹山经营、精深加工到笋竹贸易、文旅融合的全产业链发展。

夯实基础,育好竹林。据悉,三明市竹林面积466万亩、立竹储量6.4亿根,毛竹不仅资源丰富,且质量出类拔萃,竹壁厚、直径粗、纤维长,是深加工的优质原材料。近年来,该市投入5亿元培育丰产竹林90万亩,建设竹山道路1641公里、推广使用竹山轨道、电烤笋等机械设备1000多台套,开展竹林FSC认证80万亩,布设竹山物理分解点35个。竹林亩均年产值已从1000元提高到2000元,永安、泰宁、建宁等地的竹林丰产示范片最高可达6000元,带动竹农每年每户增收近万元。

高质引领,创新发展。三明市抢抓“以竹代塑”新机遇,推动业态创新,在大型活动、会议中推广竹制品使用,选定酒店、景区、博物馆等公共场所打造“以竹代塑”应用试点,依托永安竹业研究院等公共服务平台,开展竹材防护防霉、干燥保色等关键技术攻关,扶持沙县智辰农林、尤溪帝视机器人等竹机械生产企业做大做强,加快竹产业“机械换农”“机器换工”步伐,为竹产业降成本、提质量、扩渠道。

规模效应,大有可为。该市着力打造专业园区,促进产业集聚和全链发展,提升整体竞争力,全市培育规模以上笋竹加工企业112家、占全省1/3;建设5000亩具有炭气一体化、竹初加工分选等配套设施的专业园区,引进江苏百胜、杭州润竹科技、浙江双枪等一批龙头企业落地;组建闽笋交易市场,扶持笋精深加工业发展,打造4个中国地理标志产品、3个中国驰名商标。目前全市炭烤笋、糯米笋产量占全国一半以上,竹工程板材国内市场占有率达20%,竹集装箱底板占全球市场份额30%以上。

“上”品竹韵,文化赋能。聚焦竹文化内涵,三明市打造“绿都竹海”项目,举办竹创新创业大赛及供采对接会等活动,开发竹工艺品、伴手礼、笋预制菜等特色产品,促进竹文化与竹产品深度融合,加快新技术、新成果的转化应用。在沪明对口合作当下,推动竹产品走出去,到上海、江浙地区开展产销合作。“中国竹都”永安成功打造集产品展销、供需对接、文创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实现竹品牌价值的正向积累。 (陈渴)

2024-11-04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27468.html 1 3 福建三明市打造竹产业链力推“以竹代塑”工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