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工程建筑学研究中心(ANDRC)2024年度国际学术研讨会社会环境建筑学专题“城市与环境的融合共生”论坛在上海举行。论坛由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东京科学大学环境·社会理工学院建筑学系、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三方联合成立的工程建筑学研究中心举办。
中国建筑学会秘书长、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李存东,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李兴钢,华东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周静瑜,日本建筑学会会长、东京科学大学社会环境理工学院教授竹内彻等领导及嘉宾出席。论坛开幕式由华东院党委副书记、总建筑师牛斌主持。
论坛作为新增的“社会环境建筑学”方向的首次研讨会,选取“城市与环境的融合共生”为主题,重点讨论了在既有大城市的持续发展中,如何适应新的挑战,应用新理念、新技术,以达成城市功能、活力魅力、环境友好和安全韧性等多维度的持续提升,实现城市、环境与人三者间的良性互动与融合共生。
李存东在致辞中阐释了“社会环境建筑学”是关于建筑学与城市、社会、环境等多个交叉领域的核心议题,对全球城市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日双方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方面都有一定的先进探索与实践,本次论坛有助于在这方面形成国际领先的经验成果,助力双方城市环境的良性提升。
论坛期间,与会嘉宾为“工程建筑学研究中心”揭牌。该中心是国际性校企型学术研究平台,通过学术论坛、项目合作、课题研究与人才培养等方式进行长期合作。
主题演讲环节,竹内彻以《以坚固而优雅的结构为目标的工程建筑学设计》为题作出报告,提出了工程建筑学中“坚固而优雅的结构”的目标,阐述了结构稳定平衡的重要性、利用建筑外表皮布置结构网格以提高结构的效率、采用建筑隔震技术提升结构的受力性能三个方面的内容,并在东京工业大学图书馆等多个实际案例来展示这些理念的应用。
李兴钢在《生境建筑》的报告中介绍了既强调与多样环境之交互,又追求诗意情境之营造的“生境建筑”。生境建筑以“行望居游”的田野调研为起始,以“胜景几何”为基本理念,以“工程建筑学”为设计方法,通过“观—想—做”的一系列设计研究与循环反馈,形成了包括“园林”“废墟”“场构”“聚落”“山房”在内的五种基本建筑类型及其相关实践。
学术报告环节,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郭屹民、东京科学大学社会环境理工学院副教授大风翼、华东院第一结构工程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安东亚等演讲嘉宾从各自的研究与实践角度出发,分享了对城市与环境融合共生主题的见解。 (任思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