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张金会 刘欣怡)日前,由上海宝冶北京分公司承建的故宫博物院北院区项目(一标段)项目主体结构已全面封顶,项目建设正式进入二次结构与机电安装阶段。
建设过程中,项目团队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创新成果,包括高性能混凝土的成功研发、结构同寿命“皮肤式”丙烯酸防水技术的突破性研究以及核四级人防施工策划的深度探索等。其中,鉴于项目地下区域被规划为文物珍藏与修复的重要场所,其基坑深度显著,且四周环水,面临着承压水位高的严峻考验,项目的防渗漏工作成为亟待攻克的一大技术难关。文物修复用房也对环境条件提出了极为苛刻的要求,必须具备卓越的抗震性能、严密的防潮措施、有效的防霉手段以及防结露设计,以确保恒定且适宜的环境。
为全面响应这些高标准需求,项目团队在施工过程中敢于积极创新,大力引入前沿技术、新型材料及先进工艺。项目特成立创新工作室,历经180个日夜的精心适配与反复试验,最终成功研发出一款专为百年建筑工程量身定制的高性能混凝土。这款创新性的混凝土具有自愈合能力,在出现裂缝时,能够通过内置的化学反应机制生成晶体,自动填充裂缝,从而显著提升了混凝土的后期致密性与防水效能。这一突破性成就不仅填补了混凝土技术领域的空白,更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此外,项目团队充分利用BIM技术和智能化施工设备等前沿科技手段,实现了施工过程的精细化管理与高效协同作业。通过数字化模拟的精确预测与实时监控系统的即时反馈,迅速识别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从而确保了施工质量与进度的无缝衔接。与此同时,项目团队注重绿色施工,积极采用环保材料和节能技术,为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