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中国市政工程协会2024第三届数字市政高峰论坛与全国市政行业科技创新发展大会暨中国市政工程协会2024年会在山东省济南市同期召开。来自全国各省市建设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科研机构负责人,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等300人共襄盛会。
本届论坛以“AI赋能焕新城市未来”为主题,聚焦AI与市政工程行业深度融合,深入研讨数字市政发展进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探讨新质生产力赋能城市治理现代化,探索数字市政创新发展新路径,展示数字市政发展最新成果与应用案例,凝聚推动数字城市、数字市政、市政工程企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新共识。
中国市政工程协会会长卢英方,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市政交通处严超,山东省建筑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勇,中国市政工程协会数字市政专委会主任、广联达高级副总裁汪少山等出席会议并致辞。论坛由中国市政工程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春生主持。
中国市政工程协会会长卢英方在致辞中强调,市政工程行业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运维的重要力量,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推动AI技术与市政管理的深度融合,对传统市政工程行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进。就推动数字市政高质量发展,他提出了把握数字机遇,以技术升级促进管理提效,加强创新合作,打造数字市政新生态的要求。
山东省建筑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勇在致辞中表示,山东省政府印发的《山东省新型城镇化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5年)》,明确要求“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推进“城市大脑”提升工程,提出一系列务实举措,推动市政设施的智能化升级。这为山东市政工程行业的数字化发展提出了新任务,也注入了新动力。
中国市政工程协会数字市政专委会主任、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汪少山在致辞中表示,市政工程行业必须积极拥抱数字化变革,运用数字化技术,创造更好的市政设施使用条件和应用场景,同时推行适合市政设施更新、城市发展的高新科技,培育数字市政新质生产力赋能城市更新,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论坛现场,新加坡工程院院士苏志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张新长,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孔恒,安徽省城建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吴东彪,东南大学青年教授朱瑨,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助理总裁付卫国,广州市市政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安关峰,北京国电经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鹏等院士、专家、企业代表作主旨报告、演讲,分享以数智跃迁与AI赋能驱动未来城市与产业新生态,开创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思考与实践。
新加坡工程院院士苏志强表示,当前,城市生命线工程风险评估、监测预警等仍有诸多理论和技术问题尚未解决,提升感知、诊断及预警的功能化和精细化是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监测及预警发展的方向。近年来,东南大学依托土建、交通、通信、电子等优势学科,以智能传感、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为主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创新手段,在城市生命线工程综合监管、在线监测、动态评估、预警防控等方面开展前沿研究,取得亮眼成果,助力城市安全。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张新长认为,城市规划的语言模式、专业术语和领域知识,通过地理科学语言大模型的构建,降低了专业门槛,可以让成千上万的普通大众随心所欲地设计和创作各种所需地图;借助先进的算法和技术手段,复杂的地理信息得以高效分析与深入解读,推动知识的转化与应用,提升地理科学研究的智能化水平,基于专业建筑大模型的文生图技术与传统的CAD/BIM制图技术“握手言和、取长补短、相互赋能”,必将创造出城市规划设计百花齐放的未来。
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孔恒介绍了数智化建造技术在市政工程方面的应用现状,重点以北京建工集团为例,展示了其在城市道路沥青路面数智化施工信息化系统、桥梁工程桩基成孔数智化施工信息化系统与装配式桥梁混凝土结构灌浆数智化检测与监测系统、地铁与地下工程方面数字化模板加工体系、重载模板运输AGV机器人-M02、地铁与地下工程智能装备、盾构隧道无人运输系统与智慧工地平台等方向的研究与应用,并表示集团下一步将围绕混合现实技术、智能装备与大数据开发与利用等方向进行重点研发。
安徽省城建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吴东彪表示,安徽省通过“科技赋能、数据建库、工程治理、智慧防控、产业培育”等措施全面推动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目前二期工程正在推进中,已汇集14.4万公里各类地下管网、945平方公里地上建构筑物信息,建成以省智慧监管平台、16个地级市安全监测中心联动的“1+16”监测运行体系,形成了“合肥模式”和高位推动与协同联动、科技赋能与产业培育经验。未来,将通过不断完善监测预警体系、加强应急处置能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措施,共同提升城市公共安全治理水平,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东南大学青年首席教授朱瑨表示,城市生命线现有研究往往更重视基础设施物理实体和结构韧性,缺乏对基础设施中的人、组织、信息等重要要素与物理实体相互作用的准确认识,对社会、信息系统与基础设施物理系统融合的认识不足。她针对城市生命线韧性的复杂性、动态性、相互关联性等特点和难点,提出将城市生命线系统中物理实体、人员、数据有机结合的韧性度量与提升路径,以实现“以人为本”的韧性。
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助理总裁付卫国作了三方面分享:一是分享了对系统性数字化转型的新认知,结合国家政策及城市更新行动计划理解城市更新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提出用系统性数字化转型的理念,构建市政基础设施全周期一体化解决方案。二是分享了全周期一体化新方案,剖析了一体化解决方案落地的三个关键问题:如何满足国内专业特性,提升设计效率,实现设计精益化;如何让设计成果有效传递到施工,打破业务割裂;如何支撑精细管理,实现施工降本增效,并结合广联达的产品和实践,介绍了数字化的解决之道。三是分享了数字化助力城市焕新新实践。通过实际案例介绍数字化赋能城市更新落地的实践成果,以及在企业内推进数字化转型的思路和方法。
广州市市政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安关峰表示,提升市政工程品质、实现节能环保,是当前及未来发展中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而实现工业化和数字化则是解决问题的最优解决方案。他以水务管理精细化要求、水厂运营效率优化需求、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要求和节能减排要求作为市政供(净)水厂数字建造问题导向,以珠海梅溪水厂工程、红旗水质净化厂工程和广州增城区南部水厂工程为例,详细介绍了水厂数字建造实践内容及效果,并提出了对未来数字建造的展望。
北京国电经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鹏介绍,道路地下空洞是引起道路塌陷的重要因素,随着三维探地雷达在道路空洞检测中的广泛应用,检测数据大为增加,数据解译效率也亟待提高。基于深度学习的道路病害智能检测方法,可实现道路病害机器识别,提高检测效率。在智能识别基础上,通过5G数据传输、在线数据检测等方式,北京国电经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数据实时传输与在线检测系统,已落地应用,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和市场反馈。
此次论坛由中国市政工程协会主办,中国市政工程协会数字市政专委会、中关村数字建筑绿色发展联盟承办,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市政分会、山东省建筑业协会、山东省勘察设计协会、山东省交通运输研究会、青岛市勘察设计协会大力支持。论坛在市政工程领域呈现出智能化、绿色化、多元化发展趋势,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的大背景下召开,对于全行业认清形势,把握大势,坚定信心抢抓机遇转型升级,以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市政工程行业发展新篇章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记者 方佩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