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建筑产业现代化

专利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 精益求精焕新生命守护线

浙江省内单体最大县级公立医院建成投用

□通讯员 张帆 张格新

匠心筑造精品工程,实力展现责任担当。11月22日,由中建二局三公司承建的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龙港院区(原龙港市人民医院项目)正式投入使用。

该项目总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建设内容包括医疗综合楼、行政体检楼、公共卫生中心、高压氧舱及配套用房等。项目投入使用后,将成为浙江省内单体最大的县级公立医院,可完善城市的医疗服务设施,整合和提高龙港市现有医疗设施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

精益求精

凝心聚力解决施工难题

项目所处滩涂区地块超厚淤泥层为流塑状态,常规护筒受侧向力作用后易发生整体位移,从而造成钻孔灌注桩施工桩位偏差,影响结构安全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项目团队组建QC小组,以“提高超厚淤泥层钻孔灌注桩桩位偏差合格率”为课题,采用“5W1H”对成因进行研究,通过严格控制混凝土灌注速度,并且调整护筒及钢筋笼中心重合,确保一次成桩的桩身垂直度,加以配合选用16毫米的壁厚钢护筒,有效地解决桩位偏差合格率较低的问题,保证了桩基工程质量,为接下来的工序奠定基础。

铜墙铁壁

攻坚克难打造品质工程

医院设有医用直线加速器机房,用于各种肿瘤的放射治疗,为确保机房辐射屏蔽性能达到要求,结构墙及顶板最厚处长达3米,支撑体系设置结构安全等级要求为I级。项目基于BIM模型,配合运用混凝土分层浇筑和大体积混凝土防裂措施工艺,克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易产生温差裂缝等问题,为机房构建“铜墙铁壁”。同时,为防止机房内辐射扩散,对非辐射区域造成影响,项目对导墙进行优化操作,将导墙部位混凝土随底板一同浇筑,在墙体处留设“Z”字型施工缝,游离辐射线经过“Z”字型施工缝三次折射后扩散率仅为原来的1%,最终达到无害水平。

别出心裁

专利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

为了解决消防水管、医疗洁净风管、医疗纯水水管等吊杆安装人工效率慢的问题,项目团队依托工匠创新工作室发明“一种管道及吊顶用吊杆安装工具”专利,通过特定的测量装置,施工人员可快速找到合适的安装点。配以安装工具和电动扳手替代人力安装将吊杆牢固地固定在安装点上,每个吊杆安装花费时间从2分钟降低至30秒,安装合格率从93%提升至97%,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大大提高施工效率。

截至目前,项目已获得实用新型专利2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篇,国家级QC成果1项,全国BIM技术大赛一等奖4项。

2024-11-28 浙江省内单体最大县级公立医院建成投用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27770.html 1 3 专利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 精益求精焕新生命守护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