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综合新闻

低空经济加速“起飞” 多地布局相关基建

11月27日,首届全球低空经济论坛年会召开。会上,多家企业强调低空经济的发展需依托无人机、eVTOL航空器及相关基础设施。

低空新基建内容丰富,主要包括物理基础设施与空中管理系统两部分,具体涉及低空网络设施、低空数据设施、低空监管设施、低空飞行器起降场地、能源基础设施、空中交通管制设施、安全保卫设施以及目视助航设施等,是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板块之一。

多地布局低空新基建

当前,我国低空新基建整体处于快速发展的初级阶段,国内多地正加速布局该领域。在广东,近日,冯如低空经济产业园在江门恩平市奠基动工,将建设科研楼、低空监管指挥中心、风洞实验室、检测中心、适航审定服务站等;在广西,该地近日新增三个通用机场,进一步夯实当地低空经济发展基础。

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特聘研究员董晓宇表示,完善的低空新基建是低空经济“腾飞”的基石和保障,是推动低空经济规模化、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多地主动作为,加速低空新基建走向更高水平,不仅能直接促进低空经济产业发展,还能带动电子信息产业、航空制造业等相关产业协同发展,拉动有效投资,激发经济活力。

多位受访专家表示,作为立体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低空经济至少还需要2年至3年的时间去做好低空新基建的相关工作。这意味着,在低空新基建领域,各地进一步布局的空间仍然较大。

年初至今,国内至少有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布了与低空经济相关的具体行动方案或措施(包括征求意见稿)。其中,不少地方在规划中提到了低空新基建。如11月5日,广东深圳召开低空经济基础设施高质量建设启动会。会上,深圳市发改委发布《深圳市低空基础设施高质量建设方案(2024—2026年)》,在起降基础设施方面,到2026年,深圳预计建成1200个以上低空起降点,覆盖载人飞行、物流运输、社区配送及城市治理服务四大领域。

“低空新基建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建议各地在已有基础上,围绕低空新基建出台更详细具体的计划、安排。”中国物流学会特约研究员解筱文表示,今后,各地应将低空新基建纳入城市规划,早调研、早部署、早落实,根据当地区域位置和资源禀赋,明确自身发展低空新基建的重点项目和补贴等优惠措施。

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表示,当前,低空经济的各个细分领域均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低空新基建也不例外。它的重要作用之一在于确保低空飞行安全可靠,从这个角度看,各地在部署工作时,可对低空飞行的安全监管、应急响应机制进行尝试和探索。此外,低空新基建与重大项目、有效投资关系密切,地方相关部门在推动低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速进行的过程中,也要综合考虑如何更好调动民营企业、社会资本的积极性,从而为地方经济发展谋求更大效益。

基建规划水平需提升

低空经济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例如,无人机在农林植保、物流配送、航拍摄影、遥感监测、公共安全等方面的应用日益广泛,催生多种新业态。

作为低空经济的重要基建设施,起降点的缺乏限制着低空物流的场景落地。据调研,全国现有通航机场与物流园区的距离都非常远,需要汽车转运,这直接导致了低空物流时间和成本的增加。

中国民航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低空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包立超表示,未来随着低空经济的发展,各省份通用机场的数量都将大幅提升,从现在的普遍几十个增加到成百上千个的规模。

因此,科学布局通用机场的建设选址变得尤为重要,需要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根据机场需求和城市规划精确选址,实现通用机场建设的系统化和智能化。包立超建议,在规划建设中,应结合物流节点,对不同的起降场地进行通盘考虑,分层次搭建起降体系,分别设置枢纽型起降场地、辅助保障性起降场地,以及服务于临时起降的一般性起降场地。

如江苏,为使得未来低空飞行器能“飞入寻常百姓家”,探索建立“531”低空新基建体系,根据入县区、入街道、入小区、入楼栋、入住户的不同需求共建立5类起降点。并通过通信感知、侦测、反制等三种管理系统,共同将数据信息接入城市数字化管理平台,形成一个智慧大脑,实现低空飞行器的智能化管理。 (本报综合报道)

2024-12-02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27707.html 1 3 低空经济加速“起飞” 多地布局相关基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