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营造

江淮大地上的“红色堡垒”

——记中国三冶新合肥西站项目班组

位于江淮之间、巢湖北岸的合肥市,每逢秋季,大别山余脉层峦叠嶂,湖光山色,秋水长天。从去年秋天起,这里多了一群东北人,他们身着蓝色工作服,再配上黄色大头鞋和白色安全帽,融入江淮大地,成为一道别致的风景。他们在新合肥西站项目建设中以高超的技术攻克难关,以丰富的经验优质施工,被称作城市建设中的“红色堡垒”。他们就是来自中国三冶新合肥西站项目部的全体成员。

新合肥西站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京港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京广铁路主动脉上的一个大型交通枢纽,在南北方向起到了重要的连通作用。为此,新合肥西站党支部按照公司党委要求,倾力打造“五型项目党支部”,成立了“党员突击队”,只要有急难险重任务,就会有党员突击队的身影,充分发挥了党支部的重要作用。

党建+技术攻关

新合肥西站是安徽省重点工程,建成后将填补合肥西片区大型铁路枢纽的空白,完善合肥铁路枢纽的客运系统布局。项目全体参战人员都深知新合肥西站项目的重要意义,支部所有党员带着“冶建铁军”的红色基因,高效有力地开展技术攻关。

随着项目建设不断深入,第一个施工难点摆在了所有人面前。进入土方开挖阶段后,如何有效解决梁下土方倒运、格构柱挖土期间保护,以及挖土与桩间喷锚施工配合等难题,是保障施工质量的关键。受雨季、寒潮等不良天气的影响,基坑积水量大增,增加了基坑沉降的风险,原有的机械设备也深陷其中,使本就困难的土方开挖工程变得一筹莫展。

党支部书记朱闯眼看着现场施工几近停滞,心急如焚。为了统一思想、提振士气,朱闯强化党员干部责任担当,并组织支部骨干召开挖土方施工专题会议。

在支部书记的带领下,大伙纷纷想对策、找出路,集中力量各个击破土方开挖施工中的难点。经过一番激烈的探讨,项目部对施工工艺进行了科学规划,初步确定了梁下土方开挖的顺序和运土路线。

深夜,工人们休息了,朱闯还在挑灯夜战,改计划、调方案、排工序。针对雨季降水量过大的情况,他连夜制定了预计土方作业应急措施和排水应急预案。在处理好应对雨季施工的基础上,朱闯指导项目部严格划分挖土与支撑梁流水区段。通过一天的实践,初步得出结论,重新制定的施工顺序和运土路线可以使各个施工工序完美配合,极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党建+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是关乎项目成败的头等大事。新合肥西站基坑工程西北侧紧邻新合肥西站站房三期基坑工程,北侧为5条既有运营铁路线,东南侧紧邻既有运营地铁3号线,基坑西南侧为拟建高塘湖路隧道和既有方大郢小区。超大深基坑工程的施工既要为整个工程打下质量基础,更要保证周边既有路线的平稳运行和居民的居住安全。

项目经理邵忠广虽然年轻,却是一名“久经沙场”的老党员。对于超大深坑支护施工,他对支撑梁和格构柱的施工提出了更严的质量要求:“深基坑支撑梁施工过程中,格构柱与支撑梁在相交节点的钢筋绑扎,既要保证钢筋顺利穿过格构柱,又要保证支撑梁钢筋截面尺寸。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障支护质量。”面对邵忠广的高标准、严要求,项目部召集党员先锋岗全员建言献策,并成立了党员技术攻坚小组。

党员技术攻坚小组针对节点钢筋绑扎施工制定了相应的措施,利用格构柱内穿、外部绕行、局部截断焊接等方法进行绑扎,既满足了设计和规范要求,又简化了施工难度,以技术创新不断推进项目建设,为提升支护梁的施工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一线施工还在进行,感人故事未完待续。新合肥西站党支部以“五型项目党支部”建设凝聚红色力量,持续打造“团结群众的核心、教育党员的学校、攻坚克难的堡垒”,使项目党建与生产经营同频共振、同向而行,助力项目建设提速快跑,不断引领项目职工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践行初心和使命,为城市建设和行业发展蓄势赋能。

(钟冶)

2024-12-05 ——记中国三冶新合肥西站项目班组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27937.html 1 3 江淮大地上的“红色堡垒”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