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贵州省人民政府正式印发《贵州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规划范围为贵州省全域,规划基期为2020年,规划期限为2021-2035年,近期至2025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围绕贯彻落实国家战略部署,基于贵州省自然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从农业、生态、城镇空间及设施保障四个维度,构建“一环两区、四山八水、一群三带、双向开放”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
“一环两区”。落实国家农产品主产区格局,支撑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的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构建由黔中都市农业环、黔北—黔西南粮食主产农业区和黔东北—黔东南生态特色农业区为主体的“一环两区五片”农业空间格局。
“四山八水”。巩固“三区四带”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落实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珠江流域“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的要求,加强乌蒙山、苗岭、武陵山、大娄山四大山脉及乌江、赤水河等八大水系的生态保护与治理,筑牢长江、珠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夯实“四山八水两屏”的生态安全格局。
“一群三带”。落实“两横三纵”国家城镇化战略格局,积极培育黔中城市群,进一步优化空间组织,构建以贵阳市为核心,贵阳都市圈为引擎,以遵义市、毕节市、安顺市、凯里市和都匀市为支撑,多中心、组团式、网格化的城市群空间形态。依托交汇于贵州省会贵阳市的西部陆海新通道、沪昆通道和粤港澳-成渝主轴三条国家交通主骨架,以及银百高速通道,引导基础设施、资源要素和重大生产力沿通道集聚,构建贯穿贵州省的三条城镇发展带,带动沿线及周边区域城镇组群集聚协调发展,引领贵州省双向开放。
“双向开放”。积极融入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格局,向北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向南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和北部湾城市群建设,向东对接长江中游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建设,向西对接滇中城市群建设,形成与周边省区双向联动发展的空间网络。 (王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