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与达索系统于12月10日在北京联合举办了“2024未来医院建设数字化转型高峰论坛”。本次论坛以“虚实融合,智创未来医院”为主题,深入探讨了新基建时代下,虚拟孪生、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技术如何与智慧医院建设相结合,推动医疗行业的创新与发展。会上双方共同发布了“未来数字医疗解决方案”,以数据驱动全面优化医疗行业设计、建造、运营的全生命周期流程,加速医院建造与运营管理体系的智能化升级,为公众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就诊体验。
具体来说,“未来数字医疗解决方案”将充分发挥在建模、仿真、封装招采、数据采集与利用等方面的资源和优势,以模块化建筑为载体,模拟医院的交通环境和院内运营、诊疗等场景,提供“残健共享”和人性化设计,优化病房布置、就诊流程,从而提升患者体验,让“以人为本”的高质量医护服务惠及大众。此外,以模块化方式进行建造的未来医院,在极大降低建造能耗及碳排放的同时,还将科学利用自然通风和采光,充分结合室内外环境特点,成为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绿色建筑。
北京建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全胜在致辞时指出,医疗建筑行业正面临快速转型期,如何利用数字化手段提升医院建设与运营质量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达索系统的虚拟孪生技术与北京建院的行业经验相结合,将更好地服务于未来医院的需求,为医疗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注入新动能。未来,双方将共同打造更多应用场景示范项目,引领智慧医疗领域的变革,为中国医疗建筑数字化转型贡献力量。
“未来数字医疗解决方案”将对医疗建筑行业产生哪些深远的影响?这一解决方案将如何改善医院的设计、建造和运营流程?从建筑设计的角度来看,该解决方案有哪些突出特点?徐全胜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与传统医院建筑基于空间功能定位的设计方法不同,该方案强调基于流程和场景的优化设计。达索系统在飞机、船舶、高铁等制造业领域拥有广泛的应用经验。从建筑设计的角度来看,采用达索系统的正向数字化模型作为底层技术,相当于运用制造业的方法来进行数字化建筑设计。该方案不仅能够在施工前预判关键技术和运营问题,为质量、成本、工期和品质提供优化支持;同时也在设计过程中发挥协同集成的作用,对于医疗建筑为医生的使用、患者的就医、物业管理公司高质量的运维以及对资产的持有者管理资产等产生积极影响;最终实现人文关怀、智能化、健康和韧性的生活方式。
徐全胜还提到,此次与达索系统合作,也在探索将数字医疗建筑转变为原型建筑的可能性。“尽管建筑是建筑设计、生产和运维中最大的产品,但通常人们并不将其称为产品,而是称之为固定资产。相比之下,飞机、汽车甚至航母,无论规模大小,都被视为产品。中国不乏优秀的建筑作品,但缺乏原型建筑。像制造业那样,将医疗建筑产品化并通过迭代设计不断优化,也是提升建筑品质的一个有效途径。”
据悉,达索系统在中国市场已深耕近20年,将3DEXPERIENCE平台应用于制造、生命科学与医疗保健、基础设施与城市三大领域的可持续创新。自2021年开始合作以来,达索系统和北京建院不断深化合作理念,在“健康中国”与“数字中国”的大背景下,合作方向从传统建筑延伸至智慧医院体系,将“模块化建筑”新模式融入医疗建筑,为未来医疗打造了全新的协同范式。 (资深记者 陈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