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设计

以居民满意度为导向 陪伴式循证设计助力创造美丽家园

今年8月,上海推出第三轮城市管理精细化三年行动计划。旧住房更新改造作为城市更新和城市管理精细化的一个缩影,对项目实施落地提出了更高品质和更精细化的要求。其中,陪伴式循证设计方法为精细化更新实践、提高改造品质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体系和实用的工具包。

旧住房改造:居民满意度成关键

在旧住房更新改造项目中,技术层面的挑战看似并不复杂,但为何项目完成后的评价往往不尽如人意?问题的根源在于居民的满意度。居民不是出资人,却是使用者,也是项目成功与否的主要评价者。

居民期望与常规设计服务往往存在着矛盾。首先,这是因为旧住房更新改造项目有很多不同于新建工程的特点。虽然设计任务书提纲的大类清晰,但细节不明确。即使修缮科目在查勘后形成了菜单式清单,随着公众参与及项目的推进实施,居民的个体需求就会不断出现,导致修缮科目不断调整。其次,居民的期望涉及工程设计、生活圈规划、社区工作方法、适老化、安全、环境友好等多个领域,对建筑师的专业知识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然而,实际问题无法仅仅通过建筑师来解决。

居民期望与常规设计流程之间的矛盾尤为突出。对于习惯卡规范的建筑师而言,居民的有些期望并非建筑师“工作范围”,一般不会提前一步与居民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居民在项目现场表达期望无果后,可能直接打12345电话投诉。建筑师面对此类情况,往往觉得无法理解,甚至拒绝修改,导致矛盾进一步激化。

如何解决这一痛点?关键在于以居民为中心。居民的满意度取决于三个前提:首先,居民需要感受到全过程受到重视和关注;其次,居民关注切身利益,要求过程聚焦、结果闭环;最后,动议需要得到快速响应。居民的动议通常有清晰的边界,大多数居民是通情达理的。为了满足居民的期望,建筑师应从问题出发,与居民共同寻找解决方案,采用循证设计的方法,以期达到居民的满意。

循证设计:以用户为中心

循证设计的出发点是“以用户为中心”,强调以人为本,后扩展使用到多种类型的建筑设计中。在旧住房更新改造项目里,循证设计以居民满意度为导向,应用最佳的研究依据,结合建筑师个人专业技能,寻找满足居民期望的方案决策。

循证设计的核心在于遵循最佳证据。与传统依赖规范和个人经验的设计模式不同,循证设计强调理性严谨地寻找最佳依据,确保设计决策的可信度和有效性。循证设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要求建筑师与居民共同参与,从实际出发,系统性与个体化相结合,重视全行业的知识积累与共享。

在旧住房更新改造项目中,循证设计方法通过在一般设计流程中加入循证模块,实现总体任务与个体期望的统筹。循证模块的作用在于争取居民满意度,具体工作流程为“期望→研究依据→决策”。

其中,居民“期望”指居民个体或群体提出的行动或利益要求,标志着居民的真正参与;“研究依据”指“决策”的证据,不限于建筑学专业的依据,而是重视全行业的知识积累与共享,例如社会工作方法、法务知识、医学结论、生态学等;“决策”指结论,包括推进设计变更、居民主动调整或撤回期望,标志着居民赞同、接受了解决方案,对过程和结果满意。循证设计不仅是一种设计方法,更是一种设计理念的革新。它通过将居民的需求和满意度放在首位,结合跨学科的研究依据,确保设计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最终实现建筑设计与居民期望的和谐统一。

研究依据和决策:“工具包”思路

在循证视角下,团队用“工具包”思路,将居民期望归纳为功能性、安全性、便利性、适老性、文化性、成本控制等六大板块,以便相应寻找最佳的研究依据。例如解决“悬空”老人上下楼问题,应从工程论证和意见征询;解决居民归属感问题,比如从职业上看,在某些教师、军人、医生、工人等较为集中居住的小区,可通过邀请居民参与形象系统设计,创造居民的身份认同。

循证设计已成为开放性强、可复制的城市更新改造创新决策模式,持续迭代的循证设计体系,可以帮助建筑师轻松应对居民期望,获得较高的居民满意度。迭代更新领域不限于工程、环境、社会、法务、医学、生物等多种专业。

实践标准:三个“百分百”

经过反复探索和实践,陪伴式循证设计方法提出三个“百分百”实践标准:“百分百主动回复+百分百精准控价+百分百陪伴服务”。

首先,关于“百分百主动回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要以绣花针的工夫解决民生问题。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无论居民的期望大小,都应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运用系统的方法将大小事纳入统筹考虑,和居民共同寻求方案决策,主动回复每个期望,形成决策闭环。

其次,“百分百精准控价”要求在处理居民动议时,必须先进行造价评估,再决定是否进行施工图变更。应确保变更后的总造价不超过概算;如果变更导致超出概算且无法统筹,则应与居民协商调整或放弃期望。通过这种精准的控价措施,循证设计的前瞻性得以彰显。

最后,“百分百陪伴服务”在旧住房更新改造项目中显得尤为重要。现场调研和沟通解释工作十分频繁,每个项目通常需要召开数十次沟通会议,平均每周两次,以确保与居民的沟通交流频率,实现全过程的陪伴服务。

目前,陪伴式循证设计方法已经在一些项目应用后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如上海市徐汇区“三旧变三新”宛南六村小区、曹杨新村百禧公园项目于2024年7月双双入选《城市更新上海样本》。陪伴式循证设计方法体现了实证底色。它着眼于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在住区更新和居民之间搭建了一座沟通的桥梁,深入贯彻了“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它见微知著,结合实践深入思考和系统总结,不仅是对城市更新和城市管理精细化行动的积极响应,更是对城市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城市更新实践应用的一次有益探索。

(上海市住宅修缮工程质量事务中心设计检查专家 胡招展)

2024-12-16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27903.html 1 3 以居民满意度为导向 陪伴式循证设计助力创造美丽家园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