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综合新闻

铁路投资或创历史新高 自主创新助力绿色发展

在经历三年的连续下降和去年的回升之后,铁路固定资产投资今年高速增长,全年投资额有可能创造历史新高。据国铁集团12月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11月,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117亿元、同比增长11.1%。今年前11个月的投资总额已经超过2022年全年,预计今年全年将超过8000亿元。现代化铁路基础设施体系建设高质量推进,较好地发挥了铁路投资对全社会投资的有效带动作用。

铁路建设稳步推进

投资或创历史新高

今年9月14日,自龙龙高铁梅州西至龙川西段开通运营后,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超16万公里,其中高铁超4.6万公里。数据显示,铁路投资增速在2023年实现由负转正,全年增长7.5%。今年铁路投资延续去年回升的态势,4月以来,全国铁路投资一直保持高于10%的增速。1-11月增长11.1%,显示在11月铁路投资增长提速,这将使全年增速将有很大概率超过10%,甚至达到更高的增速。

从2023年开始,铁路投资逐步回升,今年增速再大幅提升。2023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645亿元,如果按照10%的增速推算,今年铁路投资预计将超过8400亿元,这不仅使全国铁路投资重新回到8000亿元以上规模,而且还有很大可能创下历史新高。

《“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国铁路运营里程达到16.5万公里,其中高铁营业里程达到5万公里。按照这一规划目标,到明年年底,还将有近5000公里新线(其中近4000公里高铁)投产。国铁集团表示,“较好地发挥了铁路投资对全社会投资的有效带动作用。”下一步,将努力完成更多投资和实物工作量,确保实现年度建设任务目标,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多作贡献。

9省实现“市市通高铁”

未来建设重点在西部

12月8日,荆门至荆州的荆荆高铁正式开通运营,荆门由此接入全国高铁网,结束了不通高铁的历史。荆荆高铁开通运营后,湖北省内17个地市州实现“市市通高铁”,湖北成为全国第九个(不包括直辖市)实现“市市通高铁”的省份。

目前,实现“市市通高铁”的省份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和中部地区,沿海的福建、江苏和广东,中部地区包括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另外就是华北的河北。继湖北之后,广西有望成为西部首个和全国第十个实现“市市通高铁”的省份,根据《广西推进交通强区建设2024年工作要点》要求,广西将在2024年实现全区“市市通高铁”。

不过,针对一些地方存在片面追求高标准、重高速轻普速、重投入轻产出等情况,铁路企业也面临经营压力较大、债务负担较重等问题。国家发改委和交通运输部等部门曾在2021年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铁路规划建设工作的意见》。铁路专家表示,东部和中部地区的铁路网络密度已经很高,但西部地区的铁路网还很不完善,地域辽阔,人均铁路线路拥有量还很低,需要从现在的几条线变成一张网。因此,未来铁路建设的重点在西部。

科技含量不断提升

绿色理念贯穿全程

近年来,我国铁路建设在科技创新的引领下,不断实现技术突破。如今,CR450动车组样车已进入整车装配阶段,铁路票务系统完成智能化升级,国产盾构机技术也实现了智能化跨越式发展……

业内专家指出,近年来,铁路技术创新不仅提高了铁路的运输效率和安全性,也为我国铁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此外,铁路技术的创新也能够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技术进步,促进我国整体科技水平的提升。

同样,我国铁路也在投资建设中越发注重绿色环保。数据显示,2023年,国家铁路单位运输工作量综合能耗较2020年下降10%,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较2020年分别下降80%和10%,光伏发电等新能源技术占比稳步提升。国铁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国铁集团已将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贯穿铁路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各方面、全过程,并积极推进新建项目开展绿色客站设计建设、应用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全力推动铁路绿色低碳发展。

(本报综合报道)

2024-12-19 任思源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27833.html 1 3 铁路投资或创历史新高 自主创新助力绿色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