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规划里,商场数量是按照区域内的人口数量来配置的。但如果线上消费爆发式增长,如何避免商场过剩?不久的将来,借助全新的量子城市云宇星空大模型,及时分析区域人口特性,就能精准地分析区域需求,减少或优化商场配置,把空间资源用于满足更紧缺的需求。
12月13日,上海量子城市时空创新基地在上海市杨浦区复兴岛正式开启,成为探索线上线下空间统筹交互的先行实验区。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首次披露“量子城市”概念,旨在通过三维时空治理模型——云宇星空大模型,打造一个时空联动、虚实相生的数字体系。
“量子城市”概念的提出,是上海探索人工智能技术赋能超大城市治理新模式的重要一步。它不仅将现实世界可视化,更基于人工智能的仿真推演和实时反馈,使数字城市能够学习现实城市的规律,并反馈到现实城市进行提升改造。
上海的“量子城市”计划全量复刻现实物理空间,覆盖复兴岛1.7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包括城镇、郊野、海洋,以及地上、地表和地下的全域空间资源。与全球其他超大城市正在建设的城市空间治理模型相比,上海的云宇星空大模型有望成为首个系统集成性的空间智能大模型。
上海量子城市时空创新基地的开启,首批将启动28个孵化巢台,涵盖城市治理、时空经济、城市安全等场景。例如,在商务楼宇单元方面,通过挂载24项指标,包括楼龄、空置率、租金等监测指标,为监管部门和企业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在低空运输方面,云宇星空大模型将统筹低空空域利用,打造低空运输的时空载体,为未来城市拓展空域价值。
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与中国建研院北京构力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等首批八家单位签订了上海量子城市时空创新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进时空智能领域的理论创新、标准制定、技术攻关、产品研发、场景应用、产业孵化、人才培育,打造时空智能战略高地。
上海量子城市时空创新基地的开启,标志着上海在超大城市治理模式上的创新探索。通过云宇星空大模型,上海将实现更高效的城市空间资源利用,为市民提供更优质的生活空间,开启通往未来城市的大门。
(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