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设计

深圳市建筑工务署三个项目斩获2024国际建筑奖

近期,2024国际建筑奖正式公布了获奖名单。在850多件入围作品中,深圳市建筑工务署组织建设的深圳书城湾区城、国际演艺中心及新皇岗口岸综合业务楼项目脱颖而出,荣获优胜奖。

国际建筑奖由芝加哥雅典娜建筑设计博物馆联手欧洲建筑艺术设计与城市研究中心和Metropolitan Arts Press公司于2004年设立,每年举办一届,面向全球范围内的建筑师、景观建筑师和城市规划人员征集作品,致力于表彰优质且意义重大的建筑、景观建筑和规划项目,挖掘设计领域取得的新进展,突出当下前沿设计实践的发展方向。

深圳书城湾区城

深圳书城湾区城项目位于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宝安中心区海滨广场二、三期地块,总建筑面积为13.1万平方米,分成南北两区,地上、地下各两层。项目由筑博设计股份有限公司、世函盛建筑设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联合设计。

建筑以“双玉盘”为设计理念,又被称为“湾区之眼”,是深圳“新时代重大文化设施”之一,也是粤港澳大湾区标志性公共文化设施和市重大文体惠民工程。项目建成后,将为大湾区市民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地标级文化综合体、文化体验目的地。

深圳书城湾区城项目在第五立面上延续城市中轴景观绿肺和生态城市定义,规划多元化生态绿地,打造城市与自然交融之地的文化核心圈;在建筑空间上延续传统岭南民俗体验和生态城市理念,敞开建筑,由外而内打造多层次生态体验路径,塑造多元化互动沉浸式文化漫步公园。

项目在空间品质上纳入低碳设计理念,通过被动式设计合理优化建筑空间布局,扩大自然通风、采光、遮阳、绿化条件,辅助实现场地微气候调节、降低能耗,打造全方位人性化、舒适性人文建设环境;在造型立面上融入“玉盘”“古书卷”等中国传统符号,赋予中国风格、岭南特色的地景式文化建筑形象。

作为新概念书城,项目运用“把建筑敞开”的设计策略。项目的创新设计体现在建筑、城市、自然的无缝融合,避免新建筑成为穿越中轴公园绿地的阻碍。建筑就是城市,城市装进了自然。同时,开敞式城市通廊设计让文化活动不局限于封闭的建筑空间中,通过将地上地下空间相连,使逛书城的体验可以在室内外自由切换。

建筑内部空间借鉴“曲水流觞”的形式串联文化空间,通过形式丰富的楼梯与坡道组合成多元有趣的立体公共空间,在丰富空间体验的同时,沉浸式规划艺术、人文、生活、成长、儿童等文化业态,一站式满足人们的人文精神需求,助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中心。

建筑的屋面绿化如同“掀起的绿毯”,最大程度地延续中轴公园的绿地。地上景观搭配地下建筑的一体化设计既能调节场地微气候,还能降低建筑能源损耗。项目采用海绵城市技术,通过大面积雨水回收利用,力求实现低碳建设。项目建成后,将成为绿色建筑的标杆。

有别于传统运营型商业综合体,深圳书城湾区城(包括民俗博物馆)的设计更多地思考了建筑与城市、自然的关系。在这里,建筑就是城市,城市融入大自然。项目超过74%的建筑面积位于地下,满足了将地下通道网络与城市漫步连接起来的需求。目前,项目正处于机电安装及装饰装修施工阶段。

国际演艺中心

国际演艺中心项目位于深圳市福田区香蜜湖中区,坐落于山海连廊之中,总建筑面积为7.3万平方米,分为地上5层、地下4层,将成为一个极富象征意义的地标性建筑。项目由Ennead Architects LLP、亦建设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和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以“未来梦幻演艺中心”为核心理念,旨在打造世界一流的综合性表演艺术殿堂、国际文化艺术交流平台、市民向往的文化客厅和艺术打卡地。

炫酷而夺目的金色壳体,是国际演艺中心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表情”,它不仅是数字化设计的极致表达,更被建筑师赋予了鲜明的象征意义,它们映射着深圳文化的二元性——既是对过往渔村的缅怀,也是对当前科技大都市的见证。这两个壳体交织在一起,既富有艺术的诗意也富有科技的幻想。

每个壳体的大小与它所容纳的剧院规模成正比,建筑师深思熟虑地将其塑造成一个生动的构图。壳体延伸到屋顶以上,并进入地下一层,以创造一个从街道到整个建筑的完整体验。建成之后,建筑体会适度隐身,时时变换,映射深圳的天空,周边的环境,以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

建筑入口的艺术大厅被通高的玻璃幕墙环绕,从西北角一直向南延伸至东南角,形成一个通透明亮的城市客厅,展示着金色壳体独特的形态和内外穿插的空间,让富有活力的建筑室内活动展现在公众面前,并以开放的姿态迎接着到访的公众和观演者。这里同时也是市民的舞台,无论有无演出,人们都将在此汇聚,成为建筑场所以及表演艺术中最具生命力的一部分。

南面有广阔的视野,景观设计成为城市客厅室内设计的视觉延伸,外部开放性的阶梯和景观按照人流流线的方向及一定的弧度设计,同步解决了场地高差衔接的问题。

梦剧场是一个可容纳1800名观众的大型剧院。18米宽的台口,可以舒适地容纳大型歌剧、戏剧作品和完整的交响乐等大型表演。大厅和舞台将采用最先进的技术,为观众提供一个世界级的观演体验。室内天花及墙面设计一方面隐喻着层叠的波浪,与金色贝壳的外形相呼应,另外一方面也实现了极佳的声学效果,满足了梦剧场自然声演出的需求。

梦空间拥有550个可伸缩座椅和模块化的可变舞台,并将声、光、投影等先进技术融合,实现550名观众共享全方位、沉浸式艺术体验。室内设计以“涟漪”为概念,以不同安装角度的陶板形成墙面的起伏,在灯光的照射之下,让梦空间呈现波光粼粼的奇妙氛围。

除了满足演艺功能,其间的艺术餐厅与文化配套功能,将与城市生活衔接,并与邻近地铁枢纽和地下活力商圈相连,为抵达与停留提供便利。目前,项目已完成桩基和基坑工程,正在开展地下室主体施工,同时开展外立面视觉样板施工。

新皇岗口岸综合业务楼

新皇岗口岸综合业务楼项目位于深圳市福田区福田南路与百合三路交汇处,总建筑面积约17万平方米,地下5层,地上50层。项目由Aedas、华阳国际和深圳市综合交通设计研究院设计,以“流水叠石”为核心理念,是深圳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一心两翼”规划布局的核心建筑。建成后,项目将服务于新皇岗口岸非现场业务工作,成为串联广深港科技创新走廊的重要枢纽。

受场地周边河套景观启发,设计概念取义“流水叠石”,采用流畅、明快的竖向线条表现气势恢宏的落水美景。塔楼外立面铝制金属背板及遮阳构件,纵向闪耀的银色材质,营造出疏密有致、轻盈优雅的建筑形象,伫立在繁华喧嚣的皇岗片区,俯瞰一河两岸。

建筑平面由四个圆弧组成,圆润、动感的体型矗立在既有的城市肌理当中,与口岸联检楼整体形成“天圆地方”的和谐布局,创造了与周边建筑友好的界面,同时使业务大楼本身四向的景观视野达到最大化。

“流水叠石”的设计语言从塔楼高区延续至近人尺度的重点空间中来,流畅、明快的竖向线条自上而下,表现气势恢宏的落水美景;而溅射的“水花”则被演绎成了业务大楼的特色裙摆及入口雨篷,7米悬挑、充满张力的塔楼裙摆,用亲和友好的姿态,将公众自然地带入到塔楼内部。

13米高通透、震撼的首层大堂幕墙,采用超白玻拉锁幕墙系统,将业务大楼的首层大堂一览无余地展现给市民。大堂室内墙面采用浅暖色调的洞石作为主要材料,来表达“叠石”的温润质感,致力营造一个明快、亲和的新型业务运营环境。

项目垂直交通设计以“高效运作、便捷出行”为原则,出入口布置充分考虑与周边城市的关系,首层大堂可由东、南、西三个方向进入,人行主入口设置在塔楼南侧,面向中央绿轴及地铁七号线,与公共交通无缝衔接。目前,项目正处于室内精装修及幕墙施工阶段。

(深圳市建筑工务署)

2024-12-30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28172.html 1 3 深圳市建筑工务署三个项目斩获2024国际建筑奖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