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设计

八年,情系百里市域线

—访上海市政总院上海市域机场线项目负责人周华

□首席记者 张高青

元旦前夕,上海市民翘首以盼的全长68.6公里、设计时速160公里/小时的上海轨道交通市域线机场联络线(以下简称上海市域机场线)开通运营。“路上的时间几乎减少了一半呢。”市民们争相乘坐体验,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无疑,上海市域机场线的开通运营为南来北往的乘客以及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统计数据显示,上海市域机场线开通后前四天的日均客流达3.235万人次。这样红火的情景,让上海市政总院轨道铁路院副总工程师、上海市政总院上海市域机场线项目负责人周华感慨万千。周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上海市域机场线工程是2018年开工的,而我们市政总院早在2016年就介入该项目做前期勘察研究工作了。前后算起来,我和我们的团队与该项目相伴了整整8年,这100多里长的市域线倾注着我们深深的情感,那一张张图纸、一个个创意、一次次攻坚……如此难忘。”

打赢“四大攻坚战”

在周华的办公室里,几年来一直挂着两幅关于上海市域机场线项目的醒目图表,一幅是项目方案图,另一幅是计划进度表。“一走进办公室,一看到这两幅图表,我就仿佛看到了肩上的责任,时刻提醒着自己必须排除万难,高质量完成这个项目。”周华说。

上海市域机场线由上海市政总院与中铁四院联合担纲勘察、设计工作。该工程是上海轨道交通市域线网中东西向的骨干线路,是连接上海“两场三站”的重要对外交通枢纽,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上海市域机场线由于是长距离地下敷设,且沿线环境条件复杂,又是在上海软土、高承压水地质条件下施工,对设计施工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面对挑战,上海市政总院设计团队迎难而上,高举创新大旗,通过抓铣结合施工工艺、RJP和N-jet墙缝止水、抽灌一体化承压水控制技术以及道床内置式泵房、窄体联络通道、“W”型节能坡等一系列创新设计,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尤其让周华难忘的是打赢了“四大攻坚战”,即最大开挖深度44米、围护结构地墙深达107.5米的景洪路站基坑开挖攻坚战,基础沉降量达到“毫米级”保护要求的浦东1号2号航站楼站施工攻坚战,浦东机场滑行道、卫星厅下方隧道拱顶最大埋深达52米的盾构隧道施工攻坚战,浦东机场单个隧道区间多达创纪录的15座联络通道的施工攻坚战……一只只“拦路虎”的扫除,为整个工程的顺利推进创造了良好条件。

周华说:“上海市政总院的创新攻坚不仅仅局限于技术工艺上的,还有标准方面的。上海市域机场线不同于一般的城市地铁,也不同于城际铁路,其对人员疏散、消防等标准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上海市政总院对此做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为优化和完善市域铁路技术标准体系积累了很好的经验。”

践行“人民城市”理念

“上海市域机场线,是为上海人民服务的,是为上海这座城市及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服务的。所以,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上海市政总院项目团队时刻注意将‘人民城市’理念融入项目之中。”周华表示。

景洪路站是地铁15号线、19号线和市域机场线交汇地,属于三站换乘地区级枢纽站。在景洪路站设计中,上海市政总院想居民所想,乐做“份外事”,创造性地将车站地面设施与周边景观设计融合起来,为周边社区“增绿”,并巧妙利用整合出的地面设施资源,适当填补周边社区服务功能。周华和她的团队依托车站上部空间打造了线型公园,并将车站疏散口与慢行步道灵活结合,从而增加公共艺术、社区活动、快闪集市等滨江游憩节点,形成容纳公共艺术、社区活动、快闪集市等活动于一体的滨江活动带,为周边居民带来“增值服务”。

由于机场线穿越上海市域,在建设过程中,上海市政总院时时刻刻注意考虑尽量将施工对社会的影响降到最低。比如,市域机场线盾构区间穿越交通流量大的浦东国际机场南回转立交桥时,上海市政总院创造性地提出了“整体托换”方案,在上海地区首次对大型立交连续桥梁采用“整体托换”技术,实现“桥上无感通行,桥下托梁换柱”的实际效果,有力保障了机场的正常运营。

周华说,她很在乎市民对建设工程的评价。上海市域线开通后,周华几次乘坐列车倾听市民的反响。其中一次在市域列车上遇到一位住在松江的大姐,她说经常到浦东机场乘机,原来从松江到浦东机场乘地铁要两个多小时,即使打车也需要一个半小时以上,车费200多元,现在地铁9号线换乘市域机场线只需要一个小时,票价也只有20多元。“机场线开通真是太好了,简直太方便了。”这位大姐连连说。

“我们的工程能为老百姓提供更便捷、更舒适、更绿色的出行服务,让城市生活更美好,这是我最开心的事。”周华说。

传承“诚信奉献”精神

“机场线项目能够攻克各种难关顺顺利利地做下来,过程中有太多难忘的事情,我要感谢市政总院,感谢我们的团队。”周华动情地说。

浦东1号2号航站楼的设计工作令周华特别难忘。该站周边环境复杂,构筑物保护要求高,尤其是磁悬浮变形控制条件苛刻,涉及浦东机场迎宾大道和三座空中连廊拆复建以及大量管线迁改、交通导改等诸多难题,工程难度非常大。而且浦东1号2号航站楼站作为整个上海市域机场线的第一个开工节点工程,必须要确保在2018年12月底开工,这意味着留给市政总院的时间只有四个多月。

面对极限挑战,上海市政总院上下齐心协力,秉承“科学创新,诚信奉献”的企业精神,攻坚克难,精心策划和周密部署。总院领导亲自参加项目策划,甚至与项目团队一起通宵达旦加班奋战,从技术方案、施工方案、交通组织方案以及各部门的沟通协同予以指导和部署;上海市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章建庆和总院副总工程师孙巍也加入到奋战的队伍,认真指导总体方案和结构技术方案优化……总院上下无悔奉献,众志成城,经过一百多天的奋战,完成了该节点工程的工可、规划方案、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并获得施工许可,完成了这个看似无法完成的任务,确保了浦东1号2号航站楼站按照原定的时间节点顺利开工,赢得了各方的高度肯定。

“上海市政总院,这是一个有着辉煌业绩的光荣团队。从多年前完成黄浦江四座跨江大桥为浦江两岸融为一体,为上海的城市建设立下汗马功劳,到如今参与建设市域机场线‘链接’虹桥、浦东两大国际枢纽,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再立新功,这是一种基因传承、精神接力。我为能成为这样一个光荣团队的一员而感到自豪。”周华感慨地说。

2025-01-13 —访上海市政总院上海市域机场线项目负责人周华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28220.html 1 3 八年,情系百里市域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