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建材装饰

在不确定性中探寻破局的力量(下)

——2024年建材家居行业关键词评点

□首席记者 张高青

关键词六:“多品牌”战略

最近几年,不少家居家电企业纷纷启动“多品牌”战略,试图挖掘出符合市场趋势、引领消费需求的新品类,提前占领消费者市场。比如海尔衍生了卡萨帝、Leader等高端品牌和全球首个场景品牌“三翼鸟”;欧派旗下有“欧铂尼”“欧铂丽”“铂尼思”“欧图”;索菲亚开发了“司米”“华鹤”“米兰纳”;慕思推出了“慕思沙发”“V6家居”“思丽德赛”等。此外,近年来陶瓷、厨卫、门窗等企业也开始积极推行“多品牌”战略。比如梦百合推出定制品牌“榀至”,进军全屋大家居;皇派门窗推出欧莱雅、巴宝莉、路易威登等高端品牌;方太集团以“情感价值”为核心,打造出全新的智慧全屋高端定制品牌“FotileStyle”等。

评点:建材家居企业拼生“二胎”,子品牌撬动大增量,想法是好的。只是,“多品牌”要成功孵化新的子品牌,或许还要面对多方面的挑战。一方面,当下的市场竞争更为激烈,不同品类的市场格局早已形成,市场挤满了竞争对手。如果企业实力不足,在跨界拓展的同时也很容易被市场反噬;另一方面,当前的消费需求较以往有了较大变化,性价比、高效率以及服务质量成为了消费者更关注的点。因此,相较于盲目推出新品牌,踏准市场节奏更重要。应该说,从单品迈向多品类、全品类,是家居企业做大做强的方向,但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静下心来做平衡,把握进退之“度”,这也是对企业经营者的一种智慧考验。

关键词七:高管变动

2024年,家居企业更换高管的新闻屡屡见诸媒体。2023年“美的系”宣布收购顾家家居股份后,2024年9月顾江生已辞任公司董事长等职务,具有美的集团和盈峰集团双重履历的邝广雄出任新一任董事长;曾经一度处于风口浪尖上的箭牌家居,也突然曝出公司财务总监彭小内离职的消息,据悉,其原定任期至2025年12月,却在任期未满的背景下辞职;同样,因天津子公司停产风波引发关注的皮阿诺,其副总裁王兆科官宣离职,公司两位董事李文轩和麦广田也在近期辞去相关职位;还有“接棒交班”带来的调整,比如蒙娜丽莎萧华卸任集团董事长,由萧礼标接任……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前三季度,家居行业已经有知名家居企业的上百位高管出现职位变动。

评点:通常来说,高管离职最常见的解释是“个人原因”或“不作说明”。但无论是哪一种理由,家居企业更换高管最核心的原因,依然是行业加速调整给企业所带来的压力。首先,随着家居行业竞争加剧,企业也被卷入了“内卷漩涡”,一旦业绩落后,它们在品牌流量、供应链话语权就可能落于下风。这种焦虑迫使企业开始想方设法抢订单、抢资源,而更换高管则成为企业改善业绩的“寄望”。其次,对于家居圈的职业经理人而言,挑战也意味着机会,他们也希望通过更换工作环境来验证自己的实力。高管变动频繁的背后,凸显的是家居行业“转型战”的艰难。其中,要自我调整的不仅是家居企业,还包括家居人才,大家都要重新适应新市场、新渠道和新产品。

关键词八:跨界投资

近年来,建材家居企业通过成立新公司涉足跨界业务的案例越来越多。大部分企业倾向于尝试跟主业相关的领域跨界,比如索菲亚出资500万元成立生活用品公司,顶固集创出资成立嘉兴顶盛集创家居有限公司等。也有通过投资上游产业来赋能现有业务的,比如金牌家居成为鲲鹭人工智能研究院持股15%的战略股东,希望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优化产品研发与方案设计,实现制造端和运营端的降本增效。还有企业在下游跨界新的业务领域,比如慕思在全国已开设9家以“定制健康睡眠”为主题的慕思睡眠酒店。另外,除了这些跟家居企业主营业务相关的尝试之外,也有部分企业选择跨界完全陌生的领域,比如2024年9月,格力电器投资成立含充电桩销售业务的新能源公司。

评点:近年来,随着家居行业开始进入存量市场,家居企业的生存压力进一步加大,于是想寻找新的增量市场,寻求突破。但是,跨界还需多一份谨慎。首先,中小企业不要盲目跟风。跨界往往也是企业实力的直观体现,只有当一个企业在主业做精做强的时候,才会有充足的品牌、资金实力来发展“副业”;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与其盲目扩张,不如做好细分领域的精细化运营。其次,机遇与风险往往是并存的。家居企业在跨界时也要做好风险管理,必要时也可以通过联盟合作等“抱团”方式来探路,待经验、模式更成熟时再加大投资。总之,跨界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其实并无对错,需要时间才能给出答案。

关键词九:企业“更名潮”

近几年,在家居行业经常会看到一些熟悉的“新面孔”。它们并不是新品牌或新企业,只不过是家居企业主动更换了公司名称或证券简称。概括来看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企业已经开拓出新业务,更换新名字也让品牌更“名副其实”,比如“金牌厨柜”更名为“金牌家居”,“曲美家具”更为名“曲美家居”,“索菲亚衣柜”更名为“索菲亚”,“海鸥卫浴”更名为“海鸥住工”等。第二种情况,是企业希望聚焦新的业务方向,比如“恒康家居”更名为“梦百合”,“奥普家居”更名为“奥普科技”,“慕容家居”更名为“皇庭智家控股有限公司”等,背后也反映了家居行业对科技、智能等新技术的重视;第三种情况,则是企业控股股东出现变更,或企业架构出现调整,比如在TCL家电收购了奥马电器之后,近期“奥马电器”正式更名为“TCL智家”。

评点:事实上,家居企业主动更名是常见的事情,但近段时间以来,家居行业迎来了较为密集的“更名潮”,这或许也意味着不少家居企业走到了企业发展的“十字路口”,正在调整方向重新出发。但也有企业的更名决策来得无甚依据,甚至被外界质疑只是为了蹭风口。比如近年来人工智能成为爆发式风口,不少企业业务范围不够“智能”,却硬是通过更名往智能方向靠拢。“更名”对家居企业而言,到底是改名换姓再出发,还是只是新瓶装旧酒呢?或者能够“改命”呢?实话实说,能否为公司带来新的业务增量,不能只看企业名字,关键还要看公司如何突破原有业务的发展瓶颈。

关键词十:适老家居

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适老家居市场成为新的风口。近年来,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围绕适老化产业推出了不少政策:2020年国家发改委等出台《关于加快实施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的指导意见》;2022年国务院出台《“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2024年9月,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适老家具 通用技术要求》国家标准……一些地方政府更是以真金白银来助力适老化家具发展:在“以旧换新”政策的支持下,上海、宁夏、甘肃等地都对适老家具投入了“换新补贴”,其中,上海有15类适老化产品首次被列入补贴范围;北京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家庭购置适老化改造相关目录的物品和材料可享受补贴,每户最高可补贴5000元;常州60周岁及以上的常住老年人可自愿申请适老化改造,每户最高可补贴3000元……

评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97亿,占总人口比重达21.1%,已经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人口结构的变化催生了新的市场机遇,目前国内居家养老的比例远超90%,如何打造与之匹配的适老家具就成为了未来的刚需。另外,随着房地产转向“存量更新运营”的新阶段,一批老旧房屋也需要进行改造换新。有调查显示,近六成老年人所住房子建成时间在2000年以前,房龄超过20年,未来如果要继续居住,就必须进行加装电梯、扶手等适老化改造。因此,符合当前人口年龄结构和政策风口的适老家居市场,或将成为新的争夺焦点。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的家居行业将会进一步聚焦于“服务能力”,如何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如何帮助泛家居空间“换新”,将会成为入局适老家居企业决胜市场的关键点。

2025-01-23 张高青 ——2024年建材家居行业关键词评点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28316.html 1 3 在不确定性中探寻破局的力量(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