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十年来,在我国建筑工程防水业态轴心【1】作用下建筑水害长期存在。建筑防水行业的规范、条例、制度先后进行过多轮重大修订。遗憾的是,建筑防水技术领域的认知误区未能得以扭转。建筑渗漏通病愈演愈烈,在于建筑防水背离了水渗透运动自然规律。
一、建筑工程防水认知误区
1.混淆地下建筑与地面建筑区别、软土基础与岩石基础差异、饱和水渗透与非饱和水渗透区别、地域气候环境的各异、建筑用途多样化差别、砌筑结构与轻板结构的不同、砖木结构与轻钢结构差异、有檩体系与砼结构坡顶的不同、压型板平屋面与混凝土平屋面区别、使用环境和荷载条件差别、经济技术条件(地域、人文)差异、工业(核工、军工)和民用建筑性质区别等误区,造成技术规范、条例和制度导向错误。
2.建筑构造防水原理、材料防水颠倒和滥用,建筑防水差异化分类,以千篇一律(工艺、工法、材料)技术要求,强制并入“通用”规范标准,一刀切套用于所有不同性质、结构、环境的建筑。指定“无所不能”的狭义防水材料取代广义防水材料,以防水材料数量取代工程防水质量。通过强制性条款设置壁垒,导致创新技术被“违规”“违法”。
二、依托建筑工程防水科技
1.普及建筑工程防水基础理论,是识别建筑防水认知误区的技术依据,包括:建筑水渗透运动规律;建筑工程防水基本原则;建筑防水基本原理类型及特性;建筑水害的形成机理;建筑防水材料应用科学等等。
2.普及建筑工程防水科技,是纠正建筑防水业态错误导向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包括:建筑工程防水设计原理;建筑防水寿命设计依据;技术规范修编原则和制度;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准则;工程技术价值分配依据;工程防水质量与防水材料质量本质区别;建筑渗漏维修质量监管技术;破坏性维修(鉴别和追责)管控技术;重大渗漏案件(证伪、保全)取证技术;渗漏原因诊断鉴定技术【2】等等。
普及建筑工程防水基础理论和工程防水科技,敬畏自然,顺应建筑水渗透运动规律,是构建现代建筑文明防水、根治我国建筑渗漏通病的必经之路。
下篇内容为《驱除腐朽业态观念,修复文明防水制度》系列十
【1】建筑工程防水分配制度与实践·业态轴心(《建筑时报》“城市更新”版2024年12月12日)
【2】建筑渗漏原因诊断鉴定与实践·最后防线(《建筑时报》“城市更新”版2025年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