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住房建设不仅是满足人民基本生活需求的重要保障,更是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关键。为深入贯彻落实“好房子”建设标准相关工作部署要求,由中国建设科技集团牵头组织全国住房建设领域的优秀专家团队和住宅产学研全产业链建设单位编制的《新时代好住房建筑设计指南》(以下简称《设计指南》)于近期公布。此举标志着我国住房建设领域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坚实一步,为建筑行业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向,也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了有力支撑。
《设计指南》聚焦我国新时代好住房的整体解决方案,契合高质量发展的新战略,立足住房发展的新阶段,全面统筹社会经济、新型城镇化、城市更新、社会老龄化、住房保障、绿色低碳以及住宅产业转型等课题。通过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住房建设新理念、新方法与新供给,并强化了科技支撑作用,推动传统住宅产业向现代住宅产业的转型升级。
在构建好性能建设的新体系方面,《设计指南》基于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顶层设计方向,从建设产业化、建筑长寿化、品质优良化与绿色低碳化等四个方面系统构建了新型居住性能体系。
《设计指南》还创新构建了新时代好住房建设实施路径的新方向,锚定可持续转型的新目标。在战略层面,注重住房建设方式的转变;在品质层面,聚焦居住产品质量的提升与供给;在产业层面,关注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的培育。通过“立标准、抓样板、建体系、强科技”的工作路径,《设计指南》突出设计创新引领与标准科技创新赋能,全方位助力新时代好住房试点示范项目的建设工作。
在“好房子”建设顶层设计的引领下,各地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明确“好房子”的建设标准和发展方向,推动住房建设模式的转型升级,以满足居民对高品质生活的期待。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于2月12日印发《北京市平原多点地区“好房子”规划管理相关技术要点(试行)》(以下简称《技术要点》),总结“好房子”试点工作经验做法,以政策创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居住生活需要。例如,《技术要点》中提到,错层阳台在满足特定条件下可不计入容积率,不收取地价款,这为开发商提供了更大的设计灵活性,也为居民创造了更舒适的居住环境。同时,为丰富城市空间形态,优化小区空间布局,《技术要点》增加了居住建筑高度管控的弹性,允许局部上浮,有利于形成高低错落的城市天际线;鼓励城市支路两侧地块可跨支路进行地上和地下连通;鼓励提升建筑品质和新建筑材料应用,对于外立面采用砖石、金属、陶板等耐久性高品质材料的,其饰面层不计入容积率。
江苏省住建厅于2月10日发布《关于加强改善型住宅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从提升设计服务、保证施工质量、规范质量检测、严格验收管理等方面发力,提升工程品质,建设“好房子”。
此外,多地也将“好房子”建设纳入两会议程中。据悉,在全国31份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至少有15个省份的文件直接提及“好房子”的内容,涉及“好房子”的建设要求、制度保障、示范项目建设等,为2025年“好房子”建设等提供了非常明确的指导。例如,广东提出发展绿色建筑,推广智能建造、模块化建筑和装配式建筑,引导企业提高住房建设标准。浙江则要求稳妥推进现房销售试点和“好房子”建设试点,探索新的发展模式,为住房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吉林明确2025年将大力推动10个以上“好房子”示范项目建设,为全国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在保障性住房方面,多地也明确了具体目标。上海计划在2025年建设筹措7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实现“十四五”末总量达到60万套。北京则计划建设筹集5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并竣工8万套各类保障房。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住房品质,也为不同收入群体提供了多样化的住房选择。
各地的“好房子”政策不仅提升了住房的品质,还通过优化设计、完善功能和提升社区环境,推动了住房建设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从国家到地方关于“好房子”的相关指导性政策不断出台,不仅为建筑业明确了“好房子”的建设标准和发展方向,也为实现居民的美好生活提供了坚实保障。
(本报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