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首届红树林AI未来城市大展在三亚正式拉开帷幕。本次大展的总策展人CBC建筑中心主任、都市更新(北京)控股集团董事长彭礼孝担任导览,为线上线下的观众介绍了参展作品如何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重塑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未来。
“AI未来城市大展”邀请来自北京、上海、广州、西安、重庆、大连、长春、昆明等不同地域的建筑师、规划师、科技机构等,共同展开对未来城市的深刻洞察与前瞻构想,在展览现场,多个参展作品以其独特的创意赢得了观众的广泛赞誉。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实践院院长张海翱的《正负0.000》以远古良渚文明为起点,展现了上海从古至今的城市变迁,并预测了在AI技术下未来上海的立体化发展。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李琪的《西安·智慧之城:从古韵到未来的AI赋能之旅》则通过三个核心部分,展现了西安这座历史名城如何通过AI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让观众感受到了历史与科技的完美交融。
此外,围绕AI与智慧城市发展、AI在城市遗产保护中的应用、AI助力乡村振兴,以及AI打造智慧公园等多个主题的展品,充分展现了设计师们对未来城市各个层面的深刻洞见与创新设计。这些作品不仅让观众领略到了未来城市的魅力,更激发了大家对未来生活的无限遐想。
同日举行的AI未来城市沙龙,与会者们围绕AI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与挑战、AI在建筑设计中的革新与影响,以及AI技术如何引领未来城市的探索等核心议题,展开了深入的分享与交流。
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清华大学建筑学设计导师、齐欣建筑工作室设计主持建筑师齐欣表示,AI在城市规划方面还有待发展,目前还无法满足一些硬性指标,如建筑安全性、技术可实施性等。同时,AI在艺术创作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需进一步发展。齐欣认为,未来城市规划需要考虑更多软性指标,如社会和历史背景、建筑特征提取等。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副教授、博导黄华青提到了AI技术在历史城市空间想象中的应用,就如同他此次的参展作品《平行世界2.0》原是基于卡尔维诺的小说《看不见的城市》中的文字而生成的历史空间。而这次借助AI大展,得以让历史与未来在AI世界中有所联结,让人类数千年积淀的伟大城市传统成为未来城市的创造力之源和归属感之根。
中国城市更新工作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山东意匠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刘奎长期致力于城市遗产保护。他表示,通过AI技术,可以为城市遗产保护提供更加科学、完整的判断,帮助建筑师在短时间内产生更多灵感。虽然目前AI技术在古建筑保护领域应用尚不成熟,但未来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江苏省设计大师,江苏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建筑师刘志军是较早将AI智能应用于设计工程实践的设计师,他表示:AI作为设计的辅助工具带来了很多便利,可以显著提升设计效益。但作为建筑师,也需要思考AI如何影响未来城市设计,并积极探索AI与建筑设计的融合创新,以适应新的城市空间和技术需求。
彭礼孝表示,此次展览及沙龙旨在探讨AI如何助力设计行业应对当下时代的挑战,特别是在中国进入存量更新时代、新城建设业务减少的背景下,AI如何赋能城市更新、乡村更新及未来城市发展。希望参展者们从传统规划师和建筑师视角出发,探讨AI对城市空间、产业及生活方式的积极影响,期望AI技术的成熟落地能积极引领未来城市发展方向,为设计师及整个规划行业注入新活力。
(CBC建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