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中国铁建加快推进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

戴和根:用好科技“敲门砖”,建立自身技术优势

本报讯 当前,国资央企把发展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以下简称战新产业)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近日,中国铁建党委书记、董事长戴和根表示,发展战新产业是中国铁建破冰突围的必由之路。要想在战新产业取得发展优势,必须用科技创新这块“敲门砖”,通过制定“1256战略”,开展“1+9+N”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产业布局优化。

据悉,2024年,中国铁建在全系统组织开展了“谋战略、明方向、促改革”建言献策意见征集活动,所属二级企业党委提出书面意见,职工个人报送建议,共计4.7万份,委托公司高管带队调研289家头部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在此基础上,召开了中长期发展战略研讨会,形成《中国铁建中长期发展战略》,概括为“1256战略”:“1”即锚定“一个愿景”: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现代化企业;“2”即聚焦“两大方向”:巩固升级传统建筑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5”即开辟“五新赛道”:新基建、新装备、新材料、新能源、新服务;“6”即加快“六化转型”: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精细化、数字化、国际化。

具体来说,中国铁建重点关注这几个方向:深地空间、绿色低碳产业、分布式新能源、人工智能、建筑新材料、高端装备、城市有机更新、海洋经济等。

在地下空间开发方面,2023年,按照国务院国资委部署,中国铁建牵头、联合15家央企承担了中央企业未来产业深地空间利用方向任务,并联合20家中央企业、15家高校、4家科研机构共同组建“深部地下空间利用创新联合体”。2024年,又成立了中国铁建地下空间研究院,设立了地下空间未来产业专项研发资金,启动地下空间利用领域科研项目立项工作。日前,中国铁建积极申请并成功打造了地下空间利用领域“原创技术策源地”。戴和根表示:“深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可以有效释放城市地下国土空间资源,产业规模将达到万亿级。我们将大力推进深地交通、深隧调蓄、固废封存、空气储能、储气储油储粮等重大场景建设,培养高端人才队伍,培育发展深部地下空间未来产业,打造‘中国铁建地下空间’品牌。”

在建筑新材料方面,“以竹代塑”“以竹代钢”是发展方向。竹基复合材料是我国自主研发、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生物基材料,具有综合造价低,使用性能好、施工安装快、节能低碳、社会效益高等优势。中国铁建抢抓竹产业发展新机遇,成立专门从事竹基管道、管廊、纤维增强覆面木基复合板材等绿色环保产品的公司,正着力做“竹”文章,持续推动竹基产业投资、设计、建造全产业链深度融合。

当前,中国铁建正在加快推动适应战新产业布局需求的“1+9+N”科技创新体系建设。“1”即中国铁建科学技术研究总院,现已挂牌成立;“9”即9个产业技术研究院,包括人工智能、绿色低碳、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地下空间、城市更新、海洋经济、智慧运营,目前地下空间、绿色低碳、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竹基产业技术研究院已成立。

戴和根表示:“总之,我们选择的战新产业方向,既要符合国家战略方向,又要具有广阔市场前景,还要与建筑行业具有一定关联性,更要用好科技‘敲门砖’,建立自身的技术优势,要在这四者之间找到最大公约数。” (刘青山)

2025-02-27 戴和根:用好科技“敲门砖”,建立自身技术优势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28434.html 1 3 中国铁建加快推进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