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一带一路

中国四条跨境铁路将全面开工 边疆省份迎来新机遇

中国对外向北、向南、向西三个方向的四条跨境铁路项目在今年2月均取得重大突破,即将在今年全面开工建设。这四条铁路分别是中泰高铁二期、中蒙古甘其毛都—嘎舒苏海图口岸跨境铁路、中越老街—河内—海防铁路,以及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铁路。这些关键的互联互通项目落地将为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提供新的动力。

中泰高铁二期获批 昆明至曼谷高铁将贯通

2月4日,泰国内阁在例行会议上批准了中泰铁路合作项目二期工程,即曼谷至廊开高铁的呵叻至廊开段。该项目计划于2025年开工,预计2031年完工。届时,昆明至曼谷的高铁线路将实现全线贯通,为中泰两国的人员往来和贸易合作提供更便捷的通道。

中泰铁路合作项目自2014年启动以来,历经波折和工程延误。项目分为两期工程,一期工程(曼谷—呵叻段)于2017年开工,全长约253公里,设计时速为250公里/小时。尽管原计划2020年完工,但由于多种原因,目前整体进度仅完成35.74%,预计2028年建成通车。此次二期工程的获批,标志着该项目进入新的阶段,二期工程全长357.12公里,总投资约3413.5142亿泰铢(约合725亿元人民币),计划于2025年内开工,预计2031年投入运营。二期工程的建设内容包括连接一期工程的铁路线路,沿途设5个车站,并在廊开府建设纳塔货运中转中心,以便与中老铁路对接。这一设计将使中泰高铁成为泛亚铁路中线的重要纽带,进一步提升泰国在区域交通网络中的战略地位。

中泰高铁的建成将形成一条从中国昆明经老挝万象、泰国曼谷直达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黄金大通道”,该项目不仅是中泰两国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合作的重要成果,更是“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南亚地区落地生根的生动体现。未来,中泰高铁将与中老铁路、中越铁路等项目共同构成泛亚铁路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区域合作注入新的活力。

中蒙跨境铁路协议签署 蒙古煤炭出口迎来新机遇

2月14日,蒙古国总理罗·奥云额尔登访华期间,中蒙双方签署了甘其毛都—嘎舒苏海图口岸跨境铁路建设协议。这条铁路的建设将为蒙古国煤炭出口提供新的通道,预计建成后蒙古国煤炭出口量将从每年8300万吨增加至1.65亿吨,煤炭销售收入每年增加15亿美元。

甘其毛都—嘎舒苏海图口岸跨境铁路是中蒙之间的第三条跨境铁路,其规划始于2004年,经过17年、60余轮艰苦谈判,终于在今年取得重大突破。该铁路的建设不仅是中蒙两国经济合作的重要纽带,更是蒙古国矿产资源出口的关键通道。根据规划,铁路全长8081米,采用UIC60钢轨,同时铺设宽轨(1520毫米)和准轨(1435毫米)主干线各一条,并配套5441米的桥梁设施。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可运输货物3000万吨,将承担蒙古国55%至60%的煤炭出口任务,极大提升其矿产资源的出口效率。

甘其毛都—嘎舒苏海图口岸跨境铁路的建设,不仅是中蒙务实合作的又一重要成果,更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体现。随着项目的推进,中蒙两国在其他领域的合作也将不断深化,为两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带来深远影响。未来,这条铁路将成为中蒙经济合作的重要纽带,推动两国在资源开发、贸易往来、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全方位合作。同时,它也将为“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亚地区的落地生根提供新的动力,为区域经济的繁荣注入新的活力。

中越跨境铁路获批 区域经济合作加速

2月19日,越南国会投票通过了连接中越两国的老街—河内—海防铁路项目方案,这标志着中越跨境铁路合作迈出了关键一步。该项目起点为新老街站与中国河口北站之间的跨境铁路连接处,终点为沥县码头,主干线全长约390.9公里,3条支线长约27.9公里。该铁路采用1435毫米的标准轨距,设计时速为160公里,途经河内地区的铁路段设计时速为120公里,支线及其他区段设计时速为80公里。铁路全线为新建项目,包含桥梁路段(占29%)、隧道路段(占7%)和地面路段(占64%)。该铁路计划于2025年底开工,预计2030年底竣工建成后,建成后将覆盖越南全国20%的人口,拉动25.4%的GDP和25.1%的工业区发展。

中越跨境铁路的规划始于2015年11月,当时双方签署了《关于越南老街—河内—海防标准轨铁路线路规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换文》,但一直未能实质性推进。此次获批标志着该项目进入实施阶段,将为中越经济合作注入新活力,还将为“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南亚的推进提供重要支撑。

中吉乌铁路先期工程启动 中亚通道建设加速

2月21日,中国铁路国际有限公司吉尔吉斯斯坦分公司发布了中吉乌铁路(吉尔吉斯斯坦境内段)先期开工段三座隧道工程施工总承包项目的资格预审公告。这标志着中吉乌铁路吉尔吉斯斯坦境内段先期工程即将正式开工建设。

中吉乌铁路起自中国新疆喀什,经吐尔尕特山口进入吉尔吉斯斯坦,再向西经吉尔吉斯斯坦边境城市贾拉拉巴德,终至乌兹别克斯坦东部城市安集延。铁路全长约616公里,其中中国境内段213公里,吉尔吉斯斯坦境内段341公里,乌兹别克斯坦境内段62公里。项目采用“准轨+宽轨”分段模式:从中国新疆喀什经吐尔尕特至吉尔吉斯斯坦马克马尔,采用1435毫米标准轨距;从马克马尔经贾拉拉巴德至安集延,采用1520毫米宽轨。铁路设计时速为120公里,吉尔吉斯斯坦境内段为单线铁路,使用内燃机车牵引,并预留电气化条件。

中吉乌铁路计划于2025年7月正式开工建设,工期预计为6年,预计2031年全线建成通车。中吉乌铁路的建设标志着中国与中亚国家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迈出了重要一步,随着项目的推进,中吉乌铁路将成为中国与中亚国家深化合作的重要纽带,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全球贸易格局的优化提供新的机遇。

边疆省份迎来新机遇与新挑战

这四条跨境铁路的建设,不仅是中国与周边国家经济合作的重要成果,更是“一带一路”倡议持续推进的重要体现。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物流与供应链研究所所长王国文指出,近年来,国际地缘政治形势的变化以及中国经济影响力的提升,为中国跨境铁路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

中老铁路的成功开通为其他跨境铁路建设提供了示范效应。自2021年12月3日通车以来,中老铁路全段累计发送旅客4292万人次,老挝段累计发送旅客741.76万人次、运输货物1074.41万吨。这一成果不仅推动了老挝从“陆锁国”向“陆联国”的转变,也激发了泰国和越南加快铁路建设的积极性。

跨境铁路的建设也为中国的边疆省份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曾经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将逐步转变为对外开放的新门户。以云南为例,磨憨铁路口岸已成为中国对东盟的第一大铁路口岸。随着中老、中泰、中越铁路的建设,云南将成为中国面向东南亚的重要门户。

然而,新通道的开辟也引发了边疆省份之间的竞争。例如,中老铁路的开通以及中泰、中越铁路的建设,使云南在对东南亚的开放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这对广西和南宁形成了竞争压力。国务院近期批复的昆明和南宁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分别赋予昆明“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和南宁“华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定位,进一步加剧了这种竞争。王国文指出,这种竞争本质上是一种分工格局的形成。广西和云南之间的竞争将取决于经济联系的紧密程度,以及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的固化与打通。最终,谁能成为主通道和主出入口,将取决于通道经济如何转化为区域经济优势。

总而言之,中国跨境铁路建设的突破性进展,不仅将推动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合作,还将重塑全球贸易格局,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记者 孟竹)

2025-03-03 孟竹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28490.html 1 3 中国四条跨境铁路将全面开工 边疆省份迎来新机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