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深度报道

10大关键词

从建筑行业视角解读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

□记者 盛媛 见习记者 李芳芳

编者按: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近日正式发布,报告对2024年工作作了总结,并明确本年度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与重点工作任务。本报记者从建筑行业视角分析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摘选出与行业息息相关的十个关键词,并作相应解读。

关键词一: 专项债

原文: 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拟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比上年增加3000亿元。拟发行特别国债5000亿元,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资本。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4.4万亿元、比上年增加5000亿元,重点用于投资建设、土地收储和收购存量商品房、消化地方政府拖欠企业账款等。今年合计新增政府债务总规模11.86万亿元、比上年增加2.9万亿元,财政支出强度明显加大。

解读: 专项债券属于地方政府债券,作为地方政府的融资工具,可以有效拓宽地方政府的融资渠道,降低地方政府的融资成本。专项债是地方政府为特定项目(如基建、公共服务等)融资而发行的债券,资金重点投向交通、市政、产业园区、新基建、民生工程等领域,与建筑业直接相关。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4.4万亿元、比上年增加5000亿元,将为基建等领域项目提供资金,拉动建筑业产值增长。

关键词二: “两重”建设

原文: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加强财政与金融配合,强化项目储备和要素保障,加快实施一批重点项目,推动“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顺利收官。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拟安排7350亿元。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强化超长期贷款等配套融资,加强自上而下组织协调,更大力度支持“两重”建设。优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机制,实施好投向领域负面清单管理、下放项目审核权限等措施。简化投资审批流程,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区域重大项目协调推进机制。

解读: “两重”建设是指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2024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统筹推进“硬投资”和“软建设”,把项目建设和配套改革结合起来,集中力量办好一批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中的大事要事。“硬投资”方面,“两重”建设重点支持了长江沿线铁路、干线公路、机场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东北黑土地高标准农田建设,“三北”工程建设等领域。今年将更大力度支持“两重”建设,在基础设施方面扎实推进“两重”建设各项重点任务。

关键词三: 新质生产力

原文: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深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加快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梯度培育创新型企业,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支持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发展,让更多企业在新领域新赛道跑出加速度。

解读: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对于建筑行业而言,数字技术已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内核,建筑业要强化数字赋能,不断推动建造方式和建设管理模式转型升级,激发形成适合建筑业特点的新质生产力。建筑业对新质生产力的解读基本离不开数字、技术、要素、产业等底层逻辑,其中最核心的数字化已有不少有益的探索——模块化建筑、自动化生产线、智能化施工装备等技术的应用,减少了人力需求;数字工地精细化管理物料、人员、设备、进度,大幅降低了成本。

关键词四: 民营经济发展

原文: 有效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切实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建立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加力推进清理拖欠企业账款工作,强化源头治理和失信惩戒,落实解决拖欠企业账款问题长效机制。

解读: 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去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布,草案主要规定了保障公平竞争、改善投融资环境等多方面内容,强调规范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等行为,支持民营经济组织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工程。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日前表示,将尽快修订出台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持续推进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等向民营企业公平开放,支持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两重”建设和“两新”工作。

关键词五: “一带一路”

原文: 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统筹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建设,形成一批示范性合作成果。保障中欧班列稳定畅通运行,加快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引导对外投资健康安全有序发展,强化法律、金融、物流等海外综合服务,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布局。

解读: “一带一路”倡议旨在通过基础设施建设、贸易畅通、资金融通等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建筑业积极“走出去”,建筑企业通过承接海外项目,拓展国际市场,提升技术和管理能力。在技术输出方面,中国在高铁、桥梁、超高层建筑等领域的技术标准被推广到沿线国家。在产业链协同方面,带动建材、工程机械、设计咨询等上下游行业共同出海。

关键词六: 区域战略

原文: 加大区域战略实施力度。发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叠加效应,积极培育新的增长极。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加快崛起、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等战略。提升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创新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支持经济大省挑大梁,在要素保障、科技创新、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等方面制定支持政策。鼓励其他地区因地制宜、各展所长。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

解读: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与建筑业之间存在紧密的互动关系,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区域协调战略强调城乡统筹发展,推动县城、特色小镇和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与农村基建、老旧小区改造、保障性住房等细分市场息息相关。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目标之一是打破行政壁垒,促进跨区域资源流动。例如,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战略,均提出构建综合交通网络,这直接带动了交通基础设施、城市群配套工程的建设需求,为建筑企业提供了大量项目机会。

关键词七: 城市更新

原文: 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行动。加快补齐县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发展现代化都市圈,提升超大特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持续推进城市更新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统筹城市低效用地再开发,发展数字化、智能化基础设施,完善无障碍适老化配套设施,提升社区综合服务功能,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解读: 近年来,城市更新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各地、各行业、各主要参与体积极发力,在投融资、平台合作、业务协同等方面持续探索,进行了大量实践。建筑业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实施主体,负责老旧小区改造、历史建筑修缮、公共设施更新等工作,直接推动城市空间的优化和功能提升。此外,建筑企业通过与上下游企业合作,如建筑材料供应商、规划设计单位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共同推进城市更新项目的实施。城市更新为建筑业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和转型契机,而建筑业的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也直接影响城市更新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八: 好房子

原文: 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土地利用方式,合理控制新增房地产用地供应。盘活存量用地和商办用房,推进收购存量商品房,在收购主体、价格和用途方面给予城市政府更大自主权。有序搭建相关基础性制度,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适应人民群众高品质居住需要,完善标准规范,推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

解读: “好房子”的定义承载着对居住品质的追求,其归纳起来有四个特征:绿色、低碳、智能、安全,引导住房建造从过去注重数量,转向追求质量。全国各地纷纷从标准、政策、示范、监管、产业等方面,开展“好房子”建设探索实践。山东、湖北、重庆等地开始编制或已经编制完成了高品质住宅标准,围绕审批流程、规划设计等环节,明确发展要求。广州、武汉等多地“因城施策”发布建设“好房子”的多种新举措,从规划指标支持、规划精细化、第四代建筑、建筑面积计算、容积率计算等方面纷纷出台新规范、新标准。

关键词九: 乡村振兴

原文: 统筹建立农村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和低收入人口、欠发达地区分层分类帮扶制度,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总体评估,完善过渡期后帮扶政策体系。持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解读: 乡村振兴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完善,建筑业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农村道路、桥梁、水利设施、污水处理设施等建设。日前,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提出持续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管好用好农村“三块地”等要求,为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擘画新蓝图。在创新乡村振兴投融资机制方面,文件指出,将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对农业农村领域重大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

关键词十: 绿色转型

原文: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加快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深入实施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培育绿色建筑等新增长点。扎实开展国家碳达峰第二批试点,建立一批零碳园区、零碳工厂。

解读: 建筑领域是我国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主要领域之一,加快推动建筑领域绿色转型、节能降碳,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要求到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比例达到70%以上,并推动装配式建筑占比提升至40%。建筑业的绿色转型体现在绿色建筑的推广与普及、绿色建筑材料的使用、可再生能源与高效节能技术的应用等方面,我国建筑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已进入加速阶段,政策驱动、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共同推动行业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迈进。

2025-03-10 盛媛 李芳芳 10大关键词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28508.html 1 3 从建筑行业视角解读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