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来,每月一期的《仲辰说水》系列深入剖析了我国建筑渗漏通病长期存在背后的深层次原因【1】:还存在着一些制度缺陷以及观念误区。
笔者认为,建筑防水领域制度缺陷主要表现为:在分配制度上,以价格取代价值,以数量取代质量;在技术规范上,工法取代原则,治标取代治本,材料指标取代工程指标;在保修形式上,以时长取代时效,失去质保效果等。这些漏洞不仅损害了营商环境,更让责任与权益的分配被颠倒,行业生态令人堪忧。
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推动文明防水制度创新以及树立正确的执业行为观念。
一个行业制度的完善规范,是创建文明防水制度的前提。一个新出台的工程防水规范和管理制度,是进步还是倒退,应基于两点判断:一是能否走出认知误区、完善规范制度;二是能否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经得起实践检验。制度的缺陷具有强大的破坏力,更可怕的是,一些人盲目追随单方利益最大化,却忽视了制度的合理性。
建立文明防水制度的关键,则是正确的执业行为观念,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敬畏自然与遵循原理,这是决定工程成败的关键。二是秉持民生福祉与国家利益优先的原则,责权利平等,这关乎行业的公平与正义。三是遵循优质优价、降低使用成本、以节能降耗为盈利基础的竞争,这决定了行业的可持续性。四是以实践为检验工程防水质量的标准,建立保修、赔偿和召回制度,这关乎行业的科学性。五是依托安质监意识、司法与维权,保护国民权益底线,这关乎行业的底线。
以正确的执业行为观念推动规范制度完善,是根治建筑渗漏通病的破局之道。
下篇题目《建筑水害原因诊断鉴定三原法则》,待读者反馈意见而定。科技咨询合作平台:防水科技服务及疑难水害诊治《辰大防水》公众号,疑难渗漏专家咨询及防水优化设计《专家宝》视频号,疑难水害原因鉴定专家咨询《仪多多》公众号,新建工程及维修工程防水《同技联合建设》
【1】建筑工程防水市场分配制度与实践·业态轴心(《建筑时报》“城市更新”版2024年1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