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天津港总体规划(2024-2035年)》(以下简称新版规划)正式获批,为天津建设世界一流智慧绿色枢纽港口提供了战略蓝图。该规划以优化空间布局、提升港口功能、完善集疏运体系为核心,旨在推动天津港从“大港”向“强港”转型,进一步促进港产城高质量融合发展,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与“一带一路”建设。
现有“一港八区”格局再升级推动港产城深度融合
天津港是国际枢纽港和沿海主要港口,是建设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实现天津“一基地三区”城市发展定位的重要载体,如何从港口布局层面为今后发展做好支撑?参与新版规划编制的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孙路表示:“新版规划更注重提升服务水平和拓展港口功能,结合天津城市与产业发展实际,优化提升了现有‘一港八区’格局,将实现由世界一流大港向世界一流强港的转变,进一步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
根据新版规划,天津港将延续“一港八区”格局,并按照“强集优散、北优南拓”原则,对各港区功能进行精细化调整。其中,北疆、东疆、南疆港区将作为建设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的主要载体,分别聚焦集装箱运输、高端航运服务及能源资源保障。大沽口、高沙岭港区将重点服务先进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等临港产业,预留集装箱发展空间;大港港区则定位为绿色化工新材料产业及国家能源运输的重要枢纽。北塘港区北区重点发展冷链运输,支撑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北塘港区南区发展旅游客运等功能。海河港区重点拓展旅游客运,兼顾货运功能,打造河海联动旅游带。
集中连片式布置码头集约高效利用岸线资源
充分考虑到天津港‘一港八区’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差异,新版规划‘北航运、中制造、南石化’的战略定位使港口布局更加规整。在此基础上,还通过对码头的集约与加密布置,在不新增岸线的前提下,对老码头进行提升和改造,实现港口岸线系统整合、提升。
为应对船舶大型化趋势及提升岸线资源利用效率,新版规划提出“集中连片式”码头布局策略。通过整合北疆港区东突堤区域的集装箱码头群,推动同类货种码头连片化发展,打造绿色生态港区样板。例如,北疆港区二突堤以西区域将转型为洁净类杂货作业区,强化绿色设计、施工与运营理念。这一调整不仅可节约岸线资源,还将增强港口的国际竞争力。
为缓解港城交通矛盾,新版规划着力优化集疏运结构,提出“铁路优先、公铁联运”的运输模式。未来将构筑以高速公路、铁路为骨架的对外集疏港廊道,推动货运交通绕城而行。例如,在建的兴港高速将直通北疆、东疆港区,形成“北进北出”快速通道。同时,铁路运输比例将大幅提升,助力天津港辐射腹地能力增强,并降低公路运输压力。
为了更好地实现天津港国际枢纽港功能定位,新版规划还进一步优化了集疏港运输结构,推动港城交通协调,创新集散交通模式,保障集疏港安全高效。
目前,以新版规划获批为契机,天津港已谋划“十五五”期间30余个扩能提级项目,总投资预计超350亿元。重点项目包括新港航道拓宽浚深、大港港区10万吨级航道升级、东疆港区新建集装箱码头工程等。这些项目将推动港口从“速度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强化其作为华北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的地位,构建陆海联动、双向开放的新格局。
随着港口功能向现代物流与大宗商品储运贸易延伸,天津港对产业链的支撑能力及服务国家战略的能级将持续提升,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注入新动能。未来,这座世界一流强港将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战略支点,引领“通道经济”向“港口经济”全面升级。
(本报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