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见习记者 任思源)“四年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一核两带’7000平方公里全域生产总值从2020年的2.3万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3.2万亿元,四年增量将近1万亿元;经济密度达到4.5亿元/平方公里,是长三角平均水平的5倍。”
3月21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介绍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启动建设四周年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建设成果。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管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孔福安、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陈国忠等共同出席新闻发布会。
四年以来,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全面落实《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各方面工作不断取得新成就。累计引进重点项目超600个,投资总额超3000亿元。截至今年2月,累计引进培育各类市级认定总部机构242家。例如,安踏、美的、晶科能源、天合光能、诺力股份等行业龙头企业纷纷在商务区落地国际业务总部和研发中心。
国际化商务区建设规划进一步优化。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按照具有综合功能的城区配置标准,首次开展全域151平方公里专项规划编制,系统完善生态网络、交通组织、住房和公共服务等城市功能;并推动完成一批重点商办楼宇更新,推进西交通平台、中轴线等一批标志性项目;同时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例如推动蟠龙天地、宜家荟聚等一批高能级商业载体开业;已建、在建保障性租赁房约2.6万套,核心区共建成“口袋公园”绿地45块,虹桥体育公园建成运营。
多层次交通体系建设达到新高度。诸如,沪宁沿江高铁、沪苏湖铁路、机场联络线开通运营。轨道交通2号线西延伸、13号线西延伸、示范区线、嘉闵线加快建设。G15嘉金段、S20外环西段等工程加快推进。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与苏州市、嘉兴市、芜湖市低空经济协同共建稳步推进,城际载客航线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陈国忠表示,四年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呈现“两个高质量”的特点。一方面,区域发展高质量。作为“一核”的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四年来各项经济指标全面提速,发展质量效益加快提升,辐射引领作用显著增强。另一方面,政策落实高质量。经第三方评估,截至目前,国家出台的两轮政策明确的128项重点任务现已落地121项,落地率超94%。一批政策措施加快释放政策红利,一批功能平台持续赋能提升,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共同助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加快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
他还表示,下一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建设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推动。一是进一步强协同,与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等国家战略形成叠加效应,更好发挥“大虹桥”在服务引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二是进一步促创新,发挥好虹桥国际开放枢纽高能级科创平台和创新企业集聚,产业体系配套能力强等优势,更好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三是进一步扩开放,持续提升全球资源配置效率,特别是将高水平推进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与加快推进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统筹谋划、一体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