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建材装饰

新形势下,家装行业将有哪些“新势力”崛起?

据人民法院公告网信息显示,2024年有超过100家装修装饰企业被发布破产文书,超过2022年的48家和2023年的75家。过去两年,家装行业受房地产市场低迷的影响,开工项目大大减少,部分装企资金链断裂倒闭,又加重了行业的信任危机,形成了“多米诺骨牌”效应。不过,从去年开始,地产和家居行业开始迎来新一轮政策红利,包括城市更新、住房以旧换新、住房翻新等,同时也吸引了不少家居龙头、跨界新物种等入局。

随着行业加速洗牌以及“新势力”的崛起,家装行业正在经历“冰火两重天”。

家装行业“大换血”

根据装饰装修上市公司披露的2024年前三季度财报来看,超半数企业出现营收、净利双下滑;部分公司营收出现两位数下滑态势。

家装行业陷入“低谷”,宏观大环境下房地产市场低迷是主因,新房销售放缓,二手房成交规模还待孵化,房屋增量整体减少,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除此以外,纵观全国装饰装修行业,过去能够做到几十亿应收规模且覆盖全国大部分城市的装企,本来也是凤毛麟角。这是因为装企在发展过程中,本就面临着规模越大,增长越难的痛点。只是过去家装行业被地产红利所覆盖,一些潜在问题没有暴露出来;可一旦增长放缓,企业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容错空间也更少,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面临出局。

事实上,近年不少区域加盟装修公司跑路,并非总公司的经营出现问题,而是因为总部在加盟管理上不够严谨,又没有能力为所有项目托底,最终才会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影响总公司的经营和口碑。

传统家装模式已难以适应当下的市场发展,即便是拥有资金优势的龙头企业,也需要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品质”。这意味着家装行业必须进行一轮“大换血”,老玩家要改革,新势力也开始从观望到入局。

“新势力”加速入局

近年来,家装行业迎来了不少挑战,但从政策层面来看,国家对装饰装修行业的政策补贴力度仍在加码,并通过稳楼市、稳经济、扩大内需等措施,促进家居家装行业消费升级,为行业带来新的增量。

比如“以旧换新”,根据商务部数据,家装厨卫“焕新”带动销售相关产品近6000万件,销售额约1200亿元。除了家居家装“换新”之外,各地政府也在积极落地住房“以旧换新”,即由政府指定的机构或房地产企业通过收购、置换、补贴等方式,鼓励和帮助已有住房的居民卖旧换新。另外,城市更新也为家装行业带来新的机会,去年4月,相关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城市更新示范工作的通知》,提到重点支持城市基础设施更新改造。

由此可见,随着家居家装行业从数量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为泛家居企业带来了产品创新、服务升级等机遇。在这一背景下,各行各业的巨头也开始盯上装修这块“蛋糕”。

首先,是跨界的“新物种”,比如理想汽车前总裁沈亚楠在今年打造了智能住宅品牌“栖息地”、持续融资的装配式内装服务商“变形积木”等。

其次,是泛家居行业的巨头,目前不少定企都已经入局“整装大家居”。比如欧派是业内最早启动整装渠道业务的公司之一,目前已跟众多龙头装企、产品品牌商成立新整装战略联盟,截至2024年9月30日,欧派整装大家居门店数量已经接近930家。索菲亚的整装业务则坚持以装企为中心,通过生态化合作的形式打造区域装修生态链。截至去年三季度末,集成整装事业部已合作装企数量达到277个,已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6.34%。除了家居龙头企业之外,泛家居企业也早有动作,比如东鹏提出的整装卫浴;箭牌则早在2022年就发布了全屋整装产品。

京东、阿里则已在整装领域有过不少尝试。京东早在2023年就上线了自营装修业务,去年,京东更将业务延伸到线下,开出全国首家全屋定制自营体验馆。

此外,地产物业公司也在重启装修市场。早在2021年前后,诸如万科、碧桂园、龙湖等房企就曾跨界布局家装市场,但随着房企遭遇暴雷潮,这项业务也逐渐偃旗息鼓。不过,近日万科物业自营的房屋焕新品牌“研选家”落地成都,考虑到物业与住户之间有着天然的距离优势,物业公司在家装市场中似乎也还能“再搏一把”。

不过,家装“新势力”作为一股“新鲜血液”,其本身也还在经历市场的考验,就像阿里、抖音等巨头,虽然很早就剑指家居市场,但也未必一开始就能交出正确答卷。但无论如何,“新势力”的加入还是为市场带来了新的打法和产品,也为传统装企带来了新的参考和启示。

2025年的家装“新变化”

可以看到,随着一部分“老玩家”的出清,以及一系列“新势力”的加入,家装行业的格局正在经历重塑,行业的玩法规则也有了新的变化。

首先,“降本增效”成为下一阶段家装行业发展的关键词。

随着行业竞争环境越趋激烈,装企们的利润空间可能会被压缩,对于部分中腰部的企业来说,这时候首要的不是追求规模扩张,而是确保公司的财务健康,以实现持续发展。这一点可以参考胖东来模式,在超市模式被新零售模式打得毫无还手之力的背景下,胖东来却担起了调改实体行业的重任,在一定程度上来看,跟其多年来扎根河南,充分打通了供应链,并在当地形成了较好的品牌口碑有关。这一模式也值得许多区域装企参考,与其盲目贪图规模竞争,倒不如考虑成为一方霸主。以重庆兄弟装饰为例,在行业普遍低迷之际,其还在去年开出了占地5万平方米的超级家居综合体“创意魔方”,持续抢占当地的存量市场。

其次,持续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做好口碑运营。

近年来,不少装企都启动了数智化改革,进一步强调装修项目的透明化、标准化、可视化,希望解决过去多年装修行业流程难把控;容易出现隐形增项;施工团队水平良莠不齐等痛点。比如圣都整装便提出“四大透明”原则,包括报价透明、材料透明、施工透明以及服务透明。随着家装行业进入“高品质阶段”,装企必须想方设法获得好口碑,才能吸引新客户。

最后,不断寻求产品和渠道的创新。

家装行业的“蛋糕”小了,装企只能通过更多元渠道、更多创新产品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能够降本增效的“装配式产品”;能够进一步吸引流量的内容社交平台;能够保障项目质量的数智化工具等,都会成为装企们在未来拓展市场的关键武器,帮助企业提升竞争优势。

除此以外,如何进一步整合供应链,提高设计服务质量等,都是装企新一年的新议题。目前已有装饰公司在加速“去中介化”,希望绕过中间商实现品牌价值的双增长。

总体来看,家装行业过去两年虽然经历了不少风浪,但新旧势力的交替,本就是市场调整和发展的必然结果。对于仍然留在市场上的家装玩家来说,要摸准行业变化脉搏,尽快适应行业变化,才能及时找到应变之道,迎接新一轮的行业竞争。 (楷楷)

2025-03-27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28601.html 1 3 新形势下,家装行业将有哪些“新势力”崛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