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法更新主题展:文化·绿色·建筑”巡回展首站开幕式活动在景德镇陶溪川举办。该展览在景德镇陶溪川翻砂美术馆展出,将持续至4月20日。
该展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天津大学建筑学院联合主办,联合中法文化遗产与城市研究中心(CFCVP)布展与邀请中法嘉宾,并得到法国驻华大使馆的特别支持,法国国家建筑与遗产之城、法国对外文化教育局的协助。
开幕式活动以“文化·绿色·建筑”为主题,分设三个议程板块。
板块一“策展主题报告”由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党委书记张春彦教授主持,第一策展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张杰、法国国家建筑与遗产之城中国当代建筑观察站负责人兰德与法国对外文化教育局建筑负责人莫妮卡·勒布朗·森德拉分别作主题报告。
张杰回顾了其团队在景德镇14年的城市更新实践,强调通过挖掘历史资源与激活社区活力,推动陶溪川区域的复兴与发展,并期待未来中法在城市更新领域的进一步合作。
兰德与莫妮卡·勒布朗·森德拉分别介绍了法国在建筑遗产保护、文化中心建设以及国际交流方面的经验,并由衷表达了对景德镇城市更新成果的赞赏和对中法合作的期待。
板块二“参展方代表报告”由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清华同衡文绿实验室刘岩主任主持,共有四位嘉宾参与主题汇报。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资深总建筑师唐玉恩分享了陶溪川二期项目的建设经验,强调通过保留工业遗产特色与引入新功能,推动景德镇向文化、绿色、年轻的城市转型。
法国AS建筑工作室上海公司总经理文森·汉诺丁介绍了法国在建筑更新中的案例,突出资源再利用与新旧融合的设计理念。
法国建筑科学院外籍院士,直向建筑创始、主持建筑师董功讲述了陶溪川川上行酒店的设计理念,通过保留场地老树和原有建筑元素,实现自然与人文的有机结合。
法国l'AUC建筑事务所创始人弗朗索瓦·德科斯特分享了布鲁塞尔70年代高楼改造项目,探讨在保留现代建筑遗产的同时,通过功能更新和公共空间优化赋予其新活力。
四位嘉宾的分享充分展现了中法两国在城市更新与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丰富实践与合作潜力。
压轴板块为三场精彩纷呈的圆桌对谈。
第一场对谈以“历史城镇的新旧共生实践”为主题,在同济大学副校长李翔宁教授的主持下,鲁伟、范西莲、陈立缤、董丹申、胡倩、林霄、刘克成、刘志军、张一九位嘉宾就历史城镇的再生与利用展开讨论,聚焦于如何在城市更新中平衡历史遗产保护与现代功能需求,嘉宾们对于景德镇的更新成果大加赞赏,强调尊重文化记忆、保留城市肌理以及通过设计创新实现新旧融合。
第二场对谈的主题为“文化传承的低碳转型路径”,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本土中心主任任祖华主持。交流中,蔡永洁、黄经南、李成磊、李永康、李枝秀、刘亦安、路红、梅耀林、张强九位嘉宾围绕文化传承与低碳转型路径各抒己见,强调在城市更新中应注重文化传承与绿色发展的融合,推动从“拆改留”向“留改拆”的转变,同时借助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多学科视角实现可持续发展。
最后一场圆桌对谈主题为“中法更新的挑战与前瞻”,由法国对外文化教育局建筑负责人莫妮卡·勒布朗·森德拉主持,梨刚、弗朗索瓦·德科斯特、兰德、文森·汉诺丁、梁思思、潘天佑、田国平、邵甬、张昕楠九位来自中法两国的嘉宾参与讨论。本场对谈中,专家们聚焦于中法城市更新的挑战与前瞻,强调教育应引导年轻人尊重遗产、理解传统智慧,城市更新需注重公共空间活化与本土文化延续,同时呼吁多领域协作,从整体视角推动可持续发展。
本次“中法更新主题展:文化·绿色·建筑”巡回展首站以景德镇为窗口,向世界展示历史城镇复兴的创新路径,不仅为中法两国在城市更新实践中提供了交流与展示的平台,更彰显了双方在文化自觉与绿色创新精神上的高度契合,为全球城市更新领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启示。
(石安然 吴嘉琦 陈鸣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