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
推动优势专业公司海外发展
2024年,中国建筑新签合同总额4502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1%。其中,境外地区的新签合同额为211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3%。
中国建筑是我国最早“走出去”的企业之一,海外业务发展历史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的经援业务,至今已累计在境外150个国家和地区承建了8900多项工程(截至2024年9月),涵盖房建、机场等多个专业领域。
近年来,中国建筑积极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大力实施“海外高质量发展战略”。目前,中国建筑驻外机构及项目遍及亚洲、非洲、中东欧等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实施了埃及政府头号工程新首都中央商务区、文莱淡布隆跨海大桥等一大批标志性项目和民生工程。
1月4日,中国建筑召开第十六次海外工作会议。会议强调,要推动优势专业公司海外发展,优化内部合作机制,实现互利共赢。同时,举行了海外建造一体化系统建设启动仪式。
中国交建
打造更完善更充分的价值链 升级“公司国际化”战略
2024年中国交建各业务来自于境外地区的新签合同额为3597.26亿元人民币(约折合510.33亿美元),同比增长12.5%,约占公司新签合同额的19%。2024年该公司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实现新签合同额384.6亿美元,占境外地区的新签合同额的75%,其中,中东地区实现新签合同额53亿美元。
1月23日,中交集团暨中国交建2025年海外工作部署会议召开。会议指出,2024年中国交建全面推进“公司国际化2.0”深化改革,海外整体贡献度为22.3%%。会议强调,2025年中国交建上下要保持海外优先发展战略定力,同步谋划“公司国际化3.0”和“十五五”国际化经营规划,聚焦央企高质量发展“五个价值”,不断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要遵循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的工作思路,以构建更为完善更为充分的价值链作为海外工作主线。
根据中国交建2024年年度报告,该公司坚定海外优先战略不动摇,深刻把握海外发展新形势和国际化经营新要求,谋划“公司国际化3.0”迭代升级。全面释放“1+4+N”海外经营主体(“1”为公司总部,“4”为平台公司,“N”为重要三级公司)动能,协同带动所属企业在成套技术、业务模式、管理体系方面提升“走出去”的能力和“引进来”的水平,构建全球立体产业生态。
中国能建
构建“一体两翼”海外优先优质协同发展体系
中国能建境外2024年度累计新签合同额3215.6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55%。该公司成立了海外6大区域总部,设立256个分支机构,业务覆盖14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中国能建将国际业务作为两大优先发展引擎之一,系统构建“一体两翼”海外优先优质协同发展体系,打造“1+2+N+X”海外业务管理体制。“1”为“一体”,即中国能建国际集团,是中国能建国际业务发展和管理的责任主体。“2”为“两翼”双平台,包括葛洲坝集团国际公司、规划设计集团国际公司,发挥工程承包和规划设计的综合优势、品牌优势,协同“一体”开展国际业务。“N”为中国能建所属国际业务骨干企业。“X”为有一定国际经验,具备“走出去”发展潜力的企业。
2025年,中国能建深入实施走出去、走进去、融进去、一体化“四步走”战略,深度完善国际业务优先优质协同发展的制度机制,构建全球高效一体化组织体系和管控体系。合力推进海外“四新”业务蓬勃发展,加快形成若干签约、营收重点国别梯阵,奋力谱写能建“大海外”发展新篇章。
中国电建
秉持“集团化、属地化、全球化”三步走战略
中国电建发挥“投建营”产业链一体化优势,实现了从“走出去”到“留下来”,用精品铸造品牌,以“知”促“行”打造“中国名片”。
中国电建提出“集团化、属地化、全球化”国际业务三步走战略,向清洁能源“切换频道”,成了“一带一路”建设的排头兵。中国电建2024年1-12月境外地区合同金额2239.5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08%。
中国电建顺应全球能源革命新趋势,海外主要投资业务类型经历了从“水火并进”到“水火风光并进”,再到探索水资源与环境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清洁能源投资开发的变革跨越,增强了发展潜力、优化了资产组合、丰富了业务类型。项目遍及澳大利亚、摩洛哥、阿根廷、沙特、阿联酋、巴基斯坦、越南、菲律宾等国家。
中国铁建
坚持“海外优先” 形成全产业链出海布局
一直以来,中国铁建紧盯“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发展实需,从增强竞争优势、构筑世界品跑的维度出发,明确提出以思想优先、资源优先、政策优先、保障优先为主要内容的“海外优先”战略。2024年,中国铁建新签合同总额30369.678亿元人民币,其中,境外业务新签合同额3119.779亿元人民币,占新签合同总额的10.27%,同比增长23.39%。该公司在几内亚探索形成“基础设施+分布式光伏”实践案例,海外战新产业发展取得突破。
“海外优先”战略换句话说就是,凡事先想海外,资源照顾海外,政策倾斜海外。首先,中国铁建全系统必须用国际思维考虑处理事情。其次,要把最好的资源都投向海外。中国铁建各领域、各环节、各专业、各部门“全”动员,增设海外业务,拥有国际化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制度体系。最后,企业政策要最大限度倾斜海外员工。
中国铁建各单位“舰队出海”,组成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责任共同体,有序形成全产业链整体出海的战略布局。
中国中铁
构建“大区+国别+项目”模式
作为最早“走出去”的企业之一,中国中铁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建设了当时我国最大的援外项目坦赞铁路。近年来,中国中铁海外优先发展和优质发展“两优战略”成效显著。构建“大区+国别+项目”的海外业务精细化管理模式,海外“一体两翼N驱”格局有效运转。2024年,中国中铁实现新签合同额27151.8亿元人民币,其中境外业务实现新签合同额220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6%。
中国中铁在海外项目实施中坚持推进中外标准对接与互认,创造性编制中外标准互认手册,构建中国标准与国际标准兼容互通的标准体系,破除壁垒,实现标准互通、产品共用。其承建的印尼雅万高铁是中国高铁首次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在海外落地。
中国中铁始终致力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深化传统基建合作,大力开拓新市场新领域,打造了“中国高铁”“中国装备”等一系列品牌。中国中铁自主研制的盾构机产销量连续11年国内第一、连续六年世界第一,出口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中国中冶
构建“三位一体”市场开发体系
结合多年来海外业务开展情况,中国中冶紧随“一带一路”倡议,坚持以中冶强大的冶金工程技术“国家队”实力为依托,实施“三轮驱动”战略,在海外工程总承包、资源开发、推动中国装备和国际产能合作等三大领域里做到齐头并进。2024年,该公司培育出3个百亿级海外市场,其中印尼市场新签合同额首次突破300亿元,海外市场规模实现两年翻一番。
此外,中国中冶着力构建国际化经营的立体营销体系,打造海外业务蓬勃发展的强有力运作平台,构建平台公司、驻外机构、子企业各司其职的“三位一体”市场开发体系,形成平台公司负责营销与商务、各子企业依靠“技术实力+项目管理”优势负责项目运营、驻外机构扎根区域市场与子企业共同开发的营销体系。
根据中国中冶2024年年度报告,目前,该公司在全球50个国家(地区)设立130余个境外机构,主要分布在共建“一带一路”沿线的东南亚、中东等地区。
中国化学
发展“T+EPC”模式 开辟中南美洲市场
中国化学2024年1-12月境外地区合同金额1133.13亿元人民币。近期签署沙特矿业公司磷酸盐三期第一阶段拉斯海尔施工总承包合同、泰国蜂鸟国际产业园项目EPC工程总承包合同等。
中国化学推动海外业务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全面助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致力于在化学工程领域发挥“国家队”的作用。围绕打造海外业务“增长极”,实施海内外协调发展的战略,重点发展“T+EPC”模式,持续提升对外合作的形象。
2025年中国化学将持续巩固中东、中亚和东南亚等主要海外市场的影响力。此外,还计划进一步扩大在非洲市场的发展,并着重开辟中南美洲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