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工匠精神是一种深植于职业灵魂的价值追求,它既包含对技艺的极致钻研,更彰显对责任的执着担当。从基层一线起步,我深刻体会到,工匠精神首先是一种‘扎根精神’——在车间油漆岗位时,面对艰苦环境不退缩,把每一道工序当作打磨技艺的契机,在重复中探寻精进,在平凡中追求卓越。其次,它是‘攻坚精神’,无论是冶金检修中的技术难题,还是新能源项目里的复杂地形施工,都需要以‘钉钉子’的劲头啃下硬骨头,用精益求精的态度确保每个环节零失误。再者,它更是‘担当精神’,就像疫情期间建设方舱医院时,作为党员必须冲锋在前,将个人使命与社会责任紧密结合,用行动诠释‘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职业信仰。
在智能建造时代,技术迭代虽改变了生产方式,但工匠精神中‘人’的核心价值始终不可替代。工具会变、场景会变,但工匠精神中精益求精的态度、攻坚克难的担当、传承创新的追求永远是推动行业进步的核心动能。它让技术有了人文底色,让发展有了精神根基,这正是其不可替代的根本价值。”
丨高利,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能源环境工程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兼“宝冶新能源”创新工作室领衔人。自1988年参加工作以来,高利从一线油漆工人成长为行业领军人物。在基层岗位时,他便积极钻研技术,参与众多大型钢企重点工程建设与冶金检修运维服务,常规检修业务覆盖22家特大型钢铁企业,技改大修业务达38家,该板块年产值超15亿元,以实际行动诠释劳模精神。新冠疫情期间,他勇挑重担,率团队投身上海临港方舱医院建设,克服重重困难,保障工地交通有序,助力方舱快速建成,彰显党员担当,同时推动所在团队获上海市文明单位“五连冠”。近年来,他紧跟能源转型潮流,提出“做强做大能环主业”等战略,创新营销模式,与龙头企业深化合作,使新能源业务取得突破。其负责的项目多在贫困地区,实现绿色能源发展与乡村振兴双赢,累计提供三万个就业岗位,带动劳务收入近6亿元,公司新能源总装机容量突破600万千瓦,荣获多项省部级奖项。在经济形势严峻时,他落实改革部署,创新管理,降本增效,公司经济指标屡创新高,连续4年获上海宝冶“先进集体”等称号,实现经济效益与精神文明双提升,是推动企业与社会发展的杰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