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以旧换新”政策不断扩围加力,在“国补”的带动下,各地掀起了一轮轮家居消费热潮。目前来看,除了家电、家装厨卫等需求得到释放之外,“以旧换新”还进一步激活了适老产品。据京东数据显示,适老产品的用户搜索量同比增长翻倍。
家居企业如何利用这一阶段所激活的用户和留存的流量去抢占新的市场和风口,显得十分重要。而符合当前人口年龄结构和政策风口的适老家居,或将会成为新的争夺焦点。
适老化赛道持续升温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97亿,占总人口比重达21.1%,已经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人口结构的变化催生了新的市场机遇,目前国内居家养老的比例较高,如何打造与之匹配的适老家居就成为了未来的刚需。
另外,随着房地产转向“存量更新运营”的新阶段,一批老旧房屋也需要进行改造焕新。相关调查显示,近六成老年人所住房子建成时间在2000年以前,房龄超过20年,未来如果要继续居住,就必须进行加装电梯、扶手等适老化改造。
因此,近年相关部门围绕适老化产业推出了不少相关政策。2020年国家发改委等出台《关于加快实施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的指导意见》;2022年国务院出台《“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现在,相关政策还在不断加码,一些地方政府更是以真金白银来助力适老化家具发展。
在“以旧换新”政策的支持下,上海、宁夏、甘肃等地都对适老家居投入了“换新补贴”,其中,上海有15类适老化产品首次被列入补贴范围,每单最高可减2000元;北京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家庭购置适老化改造相关目录的物品和材料可享受补贴,每户最高可补贴5000元;常州60周岁及以上的常住老年人可自愿申请适老化改造,每户最高可补贴3000元……虽然,适老家居并非一个全新的赛道,但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还只是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如今在政策红利和市场需求的双重利好下,行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会。
数据显示,未来“银发族”的规模和需求还将持续增长,预计到2035年,银发经济规模将达到30万亿元左右。其中,据住建部预估的数据,居家适老化改造的直接市场份额或将达到3万亿元。
万亿市场仍待挖掘
纵观适老家居行业,最早一批适老家居品牌在十年前陆续进入市场,但适老家居行业至今仍处于“大市场,小企业”的格局。
不过,虽然适老家居行业在过去不算“大热品类”,但还是吸引了一批企业入局,有家电、家具、家装等龙头企业,也有跨界入局的互联网大佬。让我们看看具体有哪些企业。
首先,是传统的适老家居品牌,主要包括金隅天坛、美勒森、奥士、桐力等。金隅天坛在适老家居的研发与探索方面具有近30年历史;奥士则是《适老家具通用技术要求》国家标准起草单位之一。因为入局较早,这批“老玩家”已经构建了一定的产品壁垒。适老家居不光需要考虑使用体验,还需要兼顾医疗、养老双重功效,要打磨好这些细节,就需要更多的真实数据反馈,比如冠美家具已经提供了800多套养老公寓的案例。除了稳守老营盘之外,这批“老玩家”近年也还在不断创新,奥士进一步拓展适老智能家居等产品;而金隅天坛家具则在居家适老化改造业务上探索尝试,建立起了一整套完整的服务体系。
其次,则是家电、家具、家装等细分行业的大家居品牌。这批企业大多是近年才开始探索适老家居,主要聚焦于在原有产品上加入适老化辅助功能,加入防滑防撞、安全扶手、智能感应等。志邦、金牌、尚品宅配均推出了养老家居的定制产品,如金牌家居的“康小金”、尚品宅配的“活力长辈”系列;东鹏、九牧等厨卫品牌则推出了智能感应照明、加热等产品;美的、海尔推出了专门针对老年人的适老化智能家电,如美的“美颐享”品牌。源氏木语、喜临门等则针对老年人需求对产品进行了人性化设计,如源氏木语的怡乐适老床,双侧有可调节的助起扶手,还设有感应夜灯等智能化功能,能够提升老年人的生活便利性;红星美凯龙、居然之家等卖场,开始增加适老化家具和适老化整装的线下体验空间,居然之家还与泰康合作在多地多地开设养老院;一些装饰企业也增加了适老改装业务,比如华浔品味装饰、今朝装饰、梵客家装等。
最后,则是京东、天猫等互联网“大佬”,通过平台的号召力和供应链优势,它们可以将更多适老家居企业和产品整合在一起,为消费者提供全链路的适老家居解决方案。比如京东居家推出以适老产业链为核心“暖阳行动”,天猫推出了“黄扶手计划”等。
新一轮家居消费风口
随着越来越多龙头企业入局适老家居市场,意味着家居行业的新战线已经蓄势待发。但在这个不断膨胀的“蛋糕”里面,企业想要从中分一杯羹,就要有全面的产业规划布局。
首先,要探索系统化的产品。过去,不少家居企业都只是通过“修修补补”的方式来入局,比如增加防滑防摔、调节设施高度等辅助性功能,而不是彻底的产品设计逻辑。但要从根本上解决老年人生活中的实际痛点,打造真正周到细致的生活环境,不仅在于一件家具,而是需要不留死角,以系统化的视觉来做好家具、家电乃至动线等各环节的融合。当前,已有不少企业在积极布局适老化改造,希望成品、厨卫、软体、家电、家装等企业之间能够通过更深入的合作和实践,推动适老家居的创新和升级,让适老家居生态能够朝人性化、智能化、系统化等方面发展起来。
其次,企业需要预先调整业务矩阵。随着适老家居市场的持续增长,企业内部的适老家居产品线将不断扩展,与其他家居空间产品的交叉也会日益增多。因此,家居企业必须提前调整其产品设计思维和技术创新策略,从产业链的上游环节着手,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需求。目前,华为已经推出了以人工智能辅助康养传感器为核心的多场景康养解决方案,相信有望为更多适老家居品牌提供技术协作。
最后,推动产业链上下游联动。目前,天猫、京东等互联网“大佬”,正在通过流量优势推动适老产业的联动。
另外,行业也需要更多展会、协会的加入,促成品牌、设计、经销商、采购商的供需对接,为适老产品提供更多展示舞台。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的家居行业将会进一步聚焦于“服务能力”,如何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如何帮助泛家居空间“换新”,将会成为企业之间的决胜点。因此,家居企业需要进一步丰富自身的经营能力和商业模式,而适老家居作为“换新”和“长远需求”的重要部分,将对企业的竞争力产生深远影响。或许,从“养老”到“享老”的全面落地还有一段时间,但如果没有前人深耕产业,后人又将如何“乘凉”呢?
(楷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