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中国建造

“盾构重器”彰显“建设铁军”实力

——上海建工基础集团劳模工匠文化助力企业持续发展

在1993年因承建南浦大桥的突出贡献而被上海市政府命名为首家“建设铁军”的上海建工基础集团(以下简称基础集团),通过自主研发隧道盾构区间施工关键技术,已具备“盾构重器”的设备加工及施工生产相配套的综合实力。

“在地域上,从上海的轨道交通隧道盾构掘进,到走出上海承担天津、福州、绍兴、南京等地的轨道交通隧道盾构掘进;在领域上,从轨道交通隧道盾构掘进到核电取排水隧道盾构掘进,再到市政公路隧道盾构掘进,发展到市域铁路隧道盾构掘进;在隧道盾构直径上,从单圆盾构到双圆盾构,从6米到9米、再到11米,从11米到14米、再到15米超大直径隧道盾构。在抢占技术制高点的同时,锤炼了一批高技能人才。”在谈到基础集团“盾构重器”领域多年的持续发展历程时,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思群如是说。

上海建工基础集团的前身是始建于1919年、专营基础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外商“康益洋行”,扎根建设领域一个多世纪。如今的基础集团已成为以桥梁、顶管、盾构、深基础、海工、房建装饰及机电安装、城市更新、维护保障等八大主要工程领域为支撑的基础施工企业主力军,创造了众多上海及全国乃至世界第一。尤其是在“盾构重器”的隧道工程领域,已参建全国运营及在建盾构区间近200公里,并掌握了国内超大直径隧道盾构施工的关键技术,成为隧道工程领域的“全生命周期服务商”。

“盾构重器”走出2位全国劳模

劳模创新工作室成为人才孵化器

成立于2004年5月的基础集团陆凯忠劳模创新工作室,是全国首批“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由全国劳模陆凯忠领衔,发挥劳模“传帮带”作用,成为企业的智囊团、岗位的创新源、项目的攻关队、人才的孵化器和团队的方向标。其核心成员李昌涛是基础集团盾构设备事业部、钳工技术工人(盾构机组)队伍的专业领头人,他传承师父陆凯忠精益求精的精神,从一名普通钳工成长为行业内精于盾构机械设备液压方面的青年劳模工匠,参与了全国多个城市百余项重大工程建设,突破了被誉为“世界级难题”的福州地铁1号线闽江穿越施工和高风险开仓换刀作业,圆满完成近200台中大型盾构机的安装、调试、拆机等工作。

对设备机理透彻的研究,让李昌涛熟稔每个部件的脾性,在面对设备故障难题时有庖丁解牛般的游刃有余。2024年,面对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液压推进泵检测效率低、成本高的行业难题,李昌涛主动牵头攻关,提出“手动先导溢流阀替代电控系统”的创新思路,成功设计出一套高效、低成本的自主检测系统,实现了液压泵现场快速诊断,为故障预判和精准维修提供了技术支撑。后来盾构机生产方也根据李昌涛提供的思路进行了设备改进。

李昌涛始终秉持“压担子就是给机会”的育人理念,悉心培养出20余名徒弟,其中18人已成为一线骨干,12人成功晋升高级工、技师等技能等级。李昌涛以新时代技术工人的责任与担当被评选为2025年全国劳模。“盾构重器”走出2位全国劳模,成为劳模创新工作室“传帮带”中的一段佳话。

依靠科技创新与专业拓展

“盾构重器”屡创新业绩

上海建工基础集团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聚焦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设备,研发单圆盾构、双圆盾构的施工技术,至今已参与掘进全国运营及在建轨交线路盾构区间近200公里。目前,该集团正在参与承建上海轨道交通在建的21号线、23号线、12号线西延伸、13号线西延伸等的重要标段。

进入21世纪,基础集团致力于大直径盾构施工关键技术的研发,承建了北横通道、市域铁路、人民路越江隧道、龙耀路越江隧道、江浦路越江隧道、隆昌路越江隧道等大型公路隧道工程,近年在超大直径盾构领域有所建树。其中,在市域线机场联络线7标“建勋号”掘进中,施工月进尺曾达到596米,平均日进尺19.2米,一度创造了14米级全预制大直径泥水盾构国内最快的纪录。15米级“建功号”参与的北横通道新建工程Ⅶ标,实现了64小时成功穿越运行中的轨道交通10号线;用时165小时完成虹口大楼近距离侧穿掘进;用时78小时顺利下穿新建路隧道,为上海城市交通的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基础集团先后攻克了“复杂敏感环境条件下隧道穿越砂层安全保障关键技术”“软土中心城区深埋地下道路施工关键技术”“中心城区复杂环境超大直径泥水盾构施工关键技术”“软弱地层环境下城市非交通运营大直径隧道沉降渗漏控制关键技术”“超重预制中隔墙拼装工艺在市域铁路领域的研究”等多项关键技术,荣获了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国家优质工程奖、全国市政金杯示范工程奖、上海市科学技术奖等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奖项。

(通讯员 章华平)

2025-06-09 ——上海建工基础集团劳模工匠文化助力企业持续发展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28981.html 1 3 “盾构重器”彰显“建设铁军”实力 /enpproperty-->